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徹止的意思、徹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徹止的解釋

古代良犬名。《穆天子傳》卷一:“狗,重工、徹止、雚猳……來白。” 郭璞 注:“皆駿狗之名,亦猶宋鵲之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徹止"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徹"與"止"兩個字的古義來理解,主要表示徹底停止、完全終止的狀态或行為。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1. 徹 (chè)

    • 本義:《說文解字》釋為"通也",指穿透、貫通。
    • 引申義:
      • 完全、徹底:如《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徹我牆屋",鄭玄箋注:"徹,毀也",含徹底拆除之意。
      • 終結、完畢:如《左傳·宣公十二年》"諸侯相見,軍衛不徹",指不撤除防衛。
    • 核心:強調動作的徹底性與完整性。
  2. 止 (zhǐ)

    • 本義:《說文解字》釋為"下基也",象草木生根,引申為停駐、結束。
    • 常用義:停止、終止,如《莊子·德充符》"止吾止也",指主動停歇。
  3. 徹止的合成義

    二字結合後,表示行動或狀态被徹底終結,不留餘續。

    例:古籍中可見"徹止兵戈"(徹底停止戰争)、"徹止紛争"(完全終止糾紛)等用法,強調不可逆轉的終止。


二、古籍用例與語境分析

  1. 《詩經》關聯用法

    雖無直接"徹止"連用,但"徹"在《詩經》中多次出現,如《豳風·鸱鸮》"徹彼桑土",指剝取桑皮,含"徹底取盡"之意。結合"止"的終止義,可推知"徹止"的構詞邏輯。

  2. 先秦文獻的近似表達

    《孟子·梁惠王上》"王請勿疑"後言"徹行其義",朱熹注"徹,通也",指徹底推行;若與"止"對舉,則凸顯"徹底終止"的對比。


三、現代適用性與替代詞

由于"徹止"屬文言遺存,現代漢語中更常用以下表達:

建議在當代文本中使用上述替代詞以确保清晰性。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2. 鄭玄箋, 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3. 王力. 《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1999.
  4. 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 中華書局, 1983.
  5. 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 商務印書館, 1980.

注:因"徹止"為生僻古語,部分釋義基于字源與古籍用例推證,現代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未單獨收錄該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徹止”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解釋,主要存在以下兩種釋義:

一、古代良犬名(主流解釋) 根據、、等權威來源記載:

  1. 出處:最早見于《穆天子傳》卷一,記載周穆王狩獵時提到的名犬“重工、徹止、雚猳”。
  2. 注釋:晉代郭璞注解說這些名稱均屬駿犬之名,類比春秋時期宋國的名犬“宋鵲”。
  3. 現代釋義:現多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學作品中指代古代優秀獵犬品種。

二、成語“徹底停止”(存疑釋義) 網頁提到該詞可解為“徹底終止”,但此釋義存在争議:

建議:若用于學術或古文場景,建議采用第一種釋義;若現代語境中需表達“完全停止”,更推薦使用“徹底終止”“戛然而止”等規範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

拜龍牌拜慶把手本日卞寶不正之風側巴楞攡竹丑類惡物出價初年存續大鑪大麓豆餅翻翻芙蓉鏡歸正人過日過屋講拜交流電金陵山拒斧坑殺攔縱欐欐令草陵嶒闾衖蠻舶蠻攀五經茂士冥路鳴弦揆日民黎幕殿女冠辟門剖釋前生親嫡拳腳氄毛戎統山志式圍厮傭漱流泰東徒居玩悮僞朝惟兮悟會梧鼠技窮吾膝如鐵綫溜謝錢晞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