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朔策的意思、朔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朔策的解釋

古代曆法用語。猶今之言朔望月。 西漢 初通行的曆法規定朔策為29.53085日,嗣後趨精密,故有小異。《新五代史·司天考一》:“《欽天》步日躔術……朔策:二十九,三千八百二十,二十八。”《清史稿·時憲志五》:“月食用數,朔策二十九日五三○五九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朔策”是古代曆法中的專業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朔策”指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即現代天文學中的朔望月。該詞由“朔”(農曆每月初一)和“策”(計算、周期)組成,反映了古代通過觀測月相變化制定曆法的智慧。

二、數值演變

  1. 西漢初期:通行的曆法規定朔策為29.53085日(即29日12小時44分),這是當時較為粗略的測算結果。
  2. 後世改進:隨着天文觀測技術進步,數值逐漸精密。例如:
    • 五代時期《欽天曆》記載為“二十九日又3802/80689日”;
    • 清代《時憲曆》調整為29.53593日。

三、應用意義

朔策的測算直接影響農曆制定。通過精确計算朔望月長度,古人能确定每月的初一(朔日)和十五(望日),進而編排節氣、指導農業生産。


注:部分非專業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早晨的計策”,屬于文學引申義,非本義。如需曆法相關原始文獻,可參考《新五代史·司天考》《清史稿·時憲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朔策的意思

《朔策》(shuò c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北方的軍隊”。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朔”和“策”,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部分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朔”部的部首是“月”(yuè),表示與月亮相關的事物;“策”部的部首是“竹”(zhú),表示與竹子相關的事物。據統計,整個詞語的總筆畫數為12個。

來源和繁體

《朔策》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班梁傳》中,用來形容北方的邊防軍隊。在繁體字中,朔策的寫法為「朔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朔策在古代的寫法為「朔策」。這種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詞語的原意和意義。

例句

1. 接受朔策訓練的士兵,能在北方惡劣的環境中生存。

2. 朔策的威力使得敵人無法逃脫。

組詞

- 朔風:指北方刮來的寒冷風。

- 策馬:指駕馭馬匹前進。

近義詞和反義詞

朔策的近義詞有“北軍”、“邊防軍隊”;反義詞則是“南軍”、“内地軍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