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人所用的瓶缽和錫杖。亦借指僧侶或僧侶生涯。 五代 齊己 《夏日荊渚書懷》詩:“中途息瓶錫,十載依公卿。” 唐 無名氏 《濟度寺尼蕭法願墓志》:“瓶錫鹹萃,冠蓋畢臻。” 宋 司馬光 《送文慧師歸眉山》詩:“山鳥集掌中, 巴 猿侍瓶錫。”
“瓶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佛教僧侶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瓶錫”指僧人所用的瓶缽和錫杖,是僧人雲遊、修行時的隨身物品。後引申為僧侶生涯或僧侶群體的象征。
有少數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言辭謙虛、穩重”,但這一用法未被主流文獻廣泛采用,可能為引申或誤傳。
“瓶錫”的核心意義與佛教文化相關,常見于古典詩文,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3、5等來源。
瓶錫是一個漢字詞彙,由瓶和錫兩個字組成。瓶指的是一種儲存液體的容器,通常是圓形的,有長頸和窄口;錫指的是一種金屬元素。
瓶的部首是瓦,筆畫數為9;錫的部首是金,筆畫數為8。
瓶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将飲用水放入瓶中,使用錫來制造瓶身,以保持水的新鮮和品質。因此,瓶錫一詞在古代常用來指代用錫制成的瓶子。
瓶錫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有一些變化,瓶錫這兩個字在古代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差異,但意義相同。
1. 奶奶還保留着幾個古老的瓶錫作為家庭傳統的紀念品。
2. 這個博物館展示了許多古代的瓷瓶錫飾品,引人入勝。
瓶錫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新的詞彙:
瓶子、錫瓶、瓶蓋、錫制品等。
瓶錫的近義詞包括:用錫制造的瓶子、錫質瓶、錫瓶等。
瓶錫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考慮與瓷器等材質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