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爐捶的意思、爐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爐捶的解釋

亦作“ 鑪錘 ”。亦作“ 鑪椎 ”。 1.爐與錘。指冶煉鍛造。《莊子·大宗師》:“夫 無莊 之失其美, 據梁 之失其力, 黃帝 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之間耳。” 陸德明 釋文:“捶,本又作錘。” 郭慶藩 集釋:“鑪,竈也;錘,鍛也。以上三人皆因聞道然後忘其所務,以契其真,猶如世間器物假如鑪冶打鍛以成其用者耳。”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二·詞林大拜》:“豈惟 張 桂 諸公真能奪造化之鑪錘耶!”

(2).比喻造化,陶鑄。《文選·劉孝标<廣絕交論>》:“雕刻百工,鑪捶萬物。” 張銑 注:“雕刻、鑪捶,喻造化也。”

(3).比喻構思熔裁或構思熔裁的能力。 唐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 顧侯 運鑪錘,筆力破餘地。” 宋 黃庭堅 《山谷題跋·論詩》:“ 謝康樂 、 庾義城 之詩,鑪錘之功,不遺力也。” 清 戴名世 《方靈臯稿序》:“而旁及于人情物态,雕刻鑪錘,窮極幽渺,一時作者,未之或及也。”

(4).比喻軍政大事等的安排、措施。 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昨者閣下方事 淮 蔡 ,獨當鑪錘。” 宋 蘇轼 《富鄭公神道碑》:“上帝憎之,命我祖宗,畀爾鑪椎,往銷其鋒。” 明 許自昌 《水浒記·效款》:“今日鑪錘任君宰,強移栖息一枝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爐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ú chuí,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爐”與“錘”,即冶煉鍛造的工具或過程。例如《莊子·大宗師》中提到“皆在鑪捶之間耳”,陸德明釋文稱“鑪,竈也;錘,鍛也”,比喻器物需經冶煉鍛造方能成器。

  2. 比喻義

    • 造化與陶鑄:引申為自然或人為的塑造力量。如《廣絕交論》中“雕刻百工,鑪捶萬物”,張銑注“鑪捶喻造化”。
    • 構思與熔裁:指文學創作中的構思能力。蘇轼詩句“爐鎚一手賦形殊”即用此意。
    • 軍政措施:借指對重大事務的安排,如明代文獻中“奪造化之鑪錘”。

二、其他寫法與擴展


三、使用示例

  1. 冶煉鍛造
    “夫無莊之失其美……皆在鑪捶之間耳。”(《莊子·大宗師》)
  2. 文學創作
    “煉句爐槌豈可無,句成未必盡緣渠。”(楊萬裡《晚寒題水仙花并湖山》)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出處或學術讨論,可參考漢典、辭海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爐捶

爐捶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爐和捶。

爐這個字的部首是火,總共有4畫。它的本義是烹煮食物的設備,也可以指代用來燒火的器具。爐常用來形容熱氣騰騰的場景,比如“爐火純青”。

捶的部首是手,并且有7畫。它表示用手拍打或敲擊的動作。捶這個字在古代常用來形容打擊或敲擊的聲音。

爐捶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模糊,沒有具體的傳說或故事與之相關。它可能是古人根據實際場景構造出來的詞語,用來形容爐火旺盛時的敲打聲。

爐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爐槌。

在古時候,爐捶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按照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爐的舊字形為“炏”,捶的舊字形為“丶卒”。這種古代寫法與現在的寫法有所區别,但意義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站在篝火旁,手裡緊握着爐捶,不停地敲打着鑼鼓。

爐捶在形容熱烈的場景中常被使用,比如形容擂台上的激烈拳擊比賽或廟會上的鑼鼓聲。

一些與爐捶相關的詞語有:爐火純青、火爐、捶胸頓足。

與爐捶意義相反的詞語有:冷淡、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