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離的意思、貸離的詳細解釋
貸離的解釋
猶差别。貸,通“ 忒 ”。《管子·乘馬》:“不可使而為工,則視貸離之實,而出夫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陳奂 曰:“貸離,猶差貸也。《月令》曰:‘宿離不貸。’又曰:‘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毋或差貸。’是其義。”
詞語分解
- 貸的解釋 貸 (貸) à 借入或借出:貸款。借貸。信貸。 推卸給旁人:責無旁貸。 寬恕,饒恕:嚴懲不貸。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離的解釋 離 (離) í 相距,隔開:距離。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分開,分别:分離。離别。離開。離散(刵 )。離職。離異。離間(刵 )。支離破碎。 缺少:辦好教育離不開教師。 八卦之一,代表火。 古同“罹”
網絡擴展解釋
“貸離”是一個具有多重解釋的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和文獻來源判斷:
一、古代文獻中的含義(主流解釋)
主要出自《管子·乘馬》:
- 核心詞義:指“差别”或“差異”,其中“貸”通假“忒”(意為差錯、差異)。
- 文獻例證:
《管子》中描述勞動力分配時提到“視貸離之實”,意為根據實際情況的差異進行調配。郭沫若等學者注解指出,“貸離”與“差貸”同義,可能與古代經濟制度中的賦稅、勞役分配相關。
二、現代誤讀的成語含義
少數網絡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借物不還”或“不告而别”,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義的誤解。
三、其他補充
- 讀音:dài lí(現代漢語拼音)。
- 字義解析:“貸”本義為借貸,但在古代文獻中常通假“忒”;“離”可指分離或差異。
建議
如需深入考據,建議參考《管子》原文及郭沫若《管子集校》等權威注解,或查閱《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網絡釋義需謹慎甄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貸離》這個詞是指借貸或債務的解除或還清。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貝部,右邊是離部。它的拆分筆畫是貝部4畫,離部5畫。《貸離》一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自古代文獻《史記·秦始皇本紀》,另一種說法是源自宋代王守仁的《人間正道是滄桑》。在繁體字中,這個詞保持不變。古代漢字寫法中的《貸離》寫作《貸離》。例如,古代漢字寫法中的《借貸》寫作《借貸》。有關《貸離》的例句有:他們終于貸離,解除了多年的債務關系。《貸離》可以與一些其他詞組成組詞,例如《貸款》、《離債》等。它的近義詞可包括《還清》、《償債》等詞語。在某些情況下,它的反義詞可以是《欠債》、《借入》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