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繻的意思、關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繻的解釋

出入關隘的帛制憑證。語本《漢書·終軍傳》:“ 軍 從 濟南 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予 軍 繻。” 顔師古 注引 蘇林 曰:“繻,帛邊也。舊關出入皆以傳。傳煩,因裂繻頭合以為符信也。”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四:“以其受異氣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賈販,無關繻、符傳、租稅之賦。” 唐 薛能 《長安道》詩:“關繻古若在,山嶽累應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需結合“關”與“繻”兩字的含義進行解析:

一、分字釋義

  1. 關(關)

    • 本義為用木杠閉門,後引申為關卡、城門等含義。
    • 在“關繻”中特指通關的關卡或城門(參考、)。
    • 指古代用帛制成的通行憑證,通常分為兩半,過關時需驗合。
    • 亦可指彩色的絲織品,但此處取“通行證”義(參考)。

二、綜合釋義

“關繻”即古代通過關卡時使用的帛制通行證,需與關吏持有的另一半驗合後方可通行。例如《漢書》中記載:“關吏予軍繻”,即描述此物用途。

三、補充說明

需注意,“關繻”為生僻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關繻的意思

《關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懸挂幌簾。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關(門字旁)- 6畫;繻(糸字旁)- 15畫

來源

《關繻》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禮記·曲禮下》:“迎神侯、與大夫南面草茅及關繻”(《禮記·曲禮下》)

這裡提到的“關繻”是指在舉行祭祀典禮時,懸挂在門前的幌簾,用以表示莊嚴和肅穆。

繁體

關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關繻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形态依然保持不變。

例句

1. 在古代的祭祀典禮中,關繻被用來增添莊嚴肅穆的氛圍。

2. 每逢重要場合,我們都會在門前挂上關繻,以示莊重和威嚴。

組詞

關東、關西、關山、繻麻、幌簾等。

近義詞

幌簾、門帏、門幕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