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戶的意思、壇戶的詳細解釋
壇戶的解釋
掌管壇場財物、負責祭奠物品的人。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上·壇壝》:“各壇除 大興縣 有額編辦外,本縣應該分管天壇壇戶一十三名,地壇壇戶九名,夕月壇壇戶一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副浄、丑扮二壇戶上。”
詞語分解
- 壇的解釋 壇 (①壇④壇罎) á 古代舉行祭祀、誓師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築的高台:天壇。地壇。登壇拜将。 用土堆成的平台:花壇。 僧道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神壇。法壇。 文藝界、體育界或輿論陣地:藝壇。文壇。球壇。論
- 戶的解釋 戶 ù 一扇門,門:門戶。窗戶。戶樞不蠹。夜不閉戶。 人家:戶口。戶主。門戶之見(亦指派别上的成見)。 會計部門稱賬冊上有業務關系的團體或個人:戶頭。開戶。 門第:門當戶頭。 姓。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壇戶,作為漢語中的曆史專有名詞,主要有以下兩類含義,均與古代特定制度或行業相關:
-
祭祀活動中管理壇場事務的特定戶籍或人員
- 定義: 指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時期)被官方指定、世代承襲,專門負責皇家或官方祭祀壇廟(如天壇、地壇、先農壇等)日常管理、維護、供品準備及祭祀相關雜役的民戶。
- 職責: 他們的職責包括但不限于:清掃壇廟、看守壇内物品(如神庫中的祭器、樂器)、準備祭祀所需的物品(如谷物、牲畜、柴薪)、在祭祀時提供必要的勞力服務等。
- 身份與特權: 壇戶通常被編入特殊的戶籍,享有一定的免役或免稅特權(如免服一般民戶的徭役),以此作為承擔繁重且專業性壇廟管理工作的補償。其身份往往是世襲的,由官府指派或認定。
- 來源: 此義項主要源于明清時期的官方制度。(參考《漢語大詞典》釋義及明清典章制度記載)
-
鹽業制度中的特定商戶
- 定義: 在中國古代鹽業專賣制度下,特指那些被官方特許,在指定鹽場(“壇”可指鹽場或鹽區)内擁有固定份額(“垣”,即鹽坨或鹽倉)的鹽商或竈戶組織。
- 運作: 壇戶通常負責鹽的生産管理(如組織竈戶煎鹽)或收購、儲存環節。他們從分散的竈戶處收購食鹽,集中儲存在官府的鹽垣(鹽倉)中,等待官方統一收購(“公收”)或按配額運銷。他們是連接竈戶與官府鹽政機構的關鍵環節。
- 管理: 官府通過控制壇戶來管理鹽場生産和鹽的流通,防止私鹽泛濫。壇戶需向官府繳納鹽課(鹽稅)并承擔相應的義務。
- 來源: 此義項主要見于清代及更早的鹽法文獻中。(參考《清鹽法志》及相關鹽業史研究)
“壇戶”一詞的核心含義均指向在特定官方制度(祭祀或鹽業專賣)下,承擔專門職責、享有相應特權或配額、并被編入特殊管理體系的民戶或商戶。其具體指代需根據曆史語境(是祭祀活動還是鹽業管理)來判斷。這兩個含義都體現了古代中國國家對重要事務(祭祀關乎禮制與天命,鹽業關乎財政與民生)進行專業化、制度化管理的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壇戶”是古代中國掌管壇場財物、負責祭奠物品的專職人員,主要職責與祭祀活動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壇戶”指專門管理祭祀壇場(如天壇、地壇等)的財物,并籌備祭奠所需物品的人員。其職責包括維護壇場設施、準備祭品及保障祭祀儀式的順利進行。
二、職責與曆史記載
- 管理壇場財物
明代《宛署雜記》記載,壇戶需分管不同壇場,如天壇設13名壇戶,地壇9名,夕月壇1名。
- 籌備祭品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提到“壇戶”角色,側面反映其在祭祀活動中負責祭品擺放等實務。
三、補充說明
- 相關詞彙:部分文獻(如、8)提到“鋪排戶”為壇戶的别稱,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參考。
- 職能延伸:壇戶的工作可能涉及壇場維護、祭器保管等,類似祭祀後勤管理者。
四、總結
“壇戶”是古代祭祀體系中不可或缺的職務,體現了傳統禮制對儀式細節的重視。其具體分工與人數根據壇場等級和朝代制度有所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書不死方不忝钗鑷長篇大論長壽面畜智耳邊風藩服風雲變幻負疾負荊高良姜宮鬓行家和穆畫旗魂景肩峰江天狡謀解試結心金銀財寶九觔黃嫉賢峻邁懇切曠達不羁诳誤魁鬥闊氣裂弊禮序裡閻镂金錯采巒岏貓虎頭貓頭鷹門首密理捏手捏腳七拉八扯啟途氣洶洶燃頂柔茹山包詩雲子曰書寓殊轍踏牀闆擡策台座跳台吐露托孤寄命聞達勿忘在莒香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