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山勢高峻連綿。 南朝 梁 江淹 《雜三言·悅曲池》:“山巒岏兮水環合,水環合兮石重沓。”
“巒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山勢的形态,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詳細用法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代文學注解。
巒岏(luán yá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山(山)”和“官(宀)”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2畫。它的意思是山嶽,形容山峰起伏的樣子。
巒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時期,當時的寫法較為繁瑣,表示為“巒崙”。隨着時間的推移,寫法逐漸簡化為現在的形式。
在繁體漢字中,巒岏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巒岏”。
1. 這座山巒岏起伏,景色非常壯觀。
2. 我們驅車經過一片巒岏的山脈,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壯麗。
1. 巒谷:山峰之間的谷地。
2. 巒頭:連綿起伏的山頭。
3. 巒山:連綿的山嶺。
1. 山峰:指山中的尖峰。
2. 山嶺:一系列山脈中的高地。
3. 山川:指山和河流。
平原:相對于山地而言,指沒有起伏的地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