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 基座、工作台或支架
(1).指宰相之位。 唐 韓愈 《和崔舍人詠月二十韻》:“右掖連台座,重門限禁扃。” 唐 武元衡 《西亭早秋送徐員外》詩:“鼎鉉辭台座,麾幢領 益州 。”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楊巨源》:“ 張弘靖 三世掌書命,在台坐。”
(2).舊時稱呼對方的敬辭。 宋 王安石 《與王宣徽書》:“某頓首再拜留守 宣徽 太尉台座。”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九:“﹝ 章子厚 ﹞以書抵先生:‘某惶恐再拜端明尚書台座。’”
“台座”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基座、支架或工作台,用于支撐或固定物體(如雕塑、建築等),兼具穩定性和裝飾性。例如佛教中常見的“蓮花座”“須彌座”等,均屬于台座的類型。
象征高位或權位
古代以“三台星”象征三公(高級官職),因此“台座”代指宰相之位或顯赫官職。
例:唐代武元衡詩句“鼎铉辭台座,麾幢領益州”。
敬辭用法
舊時書信中用于尊稱對方,如宋代王安石《與王宣徽書》中“留守宣徽太尉台座”。
“台座”核心含義為支撐性基座,後衍生出權位象征、敬辭等文化意義,并在曆史與工業領域有特殊用途。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佛教台座)、(曆史文獻)等來源。
台座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放置物體的基座或支撐物。可以是用來支持或展示雕像、花盆、燈具等物品的底座。
台座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5。
台座的來源于古代文字演變而來,最早的形狀是象征祭祀所用的石台,後來擴展為現代意義的底座。在繁體中,台座的寫法為臺座。
據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古代的台座字形比較簡單,類似一個扁平的石頭或木塊。
1. 雕塑的台座上刻着一些華麗的花紋。
2. 這個花盆需要一個堅固的台座來支撐。
台座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為不同的詞組,例如:
- 花盆台座:用來支撐花盆的底座。
- 雕塑台座:用來放置雕塑作品的底座。
與台座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 底座:支撐物體的底部結構。
- 基座:建築物或雕像等物品的基礎底部。
與台座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 頂部:物體的最高點或最上方。
- 頂闆:物體的頂部平面結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