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氣洶洶的意思、氣洶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氣洶洶的解釋

猶言氣勢洶洶。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曾思懿 ﹞有些氣洶洶地向大客廳快步走去。” 茹志鵑 《百合花》:“她氣洶洶的嚷了半句,就扭過臉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氣洶洶”是一個形容詞短語,主要用于描述人因憤怒或激動而表現出的強烈情緒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形容人情緒激動時氣勢兇猛的樣子,常帶有憤怒、不滿或威吓的意味。拼音為qì xiōng xiōng,注音為ㄑㄧˋ ㄒㄩㄥ ㄒㄩㄥ。

  2. 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最早見于《左傳·僖公四年》中的“公怒而氣洶洶”。
    • 使用場景:多用于口語或文學描寫,如描述争吵、發怒時的神态或動作。例如曹禺《北京人》中“氣洶洶地向大客廳快步走去”。
  3. 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怒沖沖、氣鼓鼓、氣呼呼、氣沖沖。
    • 易混淆詞:與“氣勢洶洶”(qì shì xiōng xiōng)不同,後者強調整體氣勢的兇猛,出自《荀子·天論》,如“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辍行”。
  4. 例句參考

    • “她氣洶洶地嚷了半句,扭過臉去。”(茹志鵑《百合花》)
    • “四海幫的人氣洶洶地來了,又灰溜溜地走了。”(網絡例句)
  5. 語言結構
    屬于“形容詞+形容詞+形容詞”的三字短語,通過疊詞強化情緒表達。

若需進一步了解“氣勢洶洶”等近義詞的差異,可參考《荀子》相關解析或現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氣洶洶的意思

《氣洶洶》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因憤怒、暴怒或激動而顯得狂暴、憤怒或氣勢洶洶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氣洶洶》的拆分部首是氣(氣息)、洶(洶湧)和洶(洶湧),它們的筆畫分别為4、6和6。

來源和繁體

《氣洶洶》一詞是源自古代漢語,是由《莊子·庚桑楚》一書中的一句話“氣洶洶于臨其牆者,不知其牢也”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氣洶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氣洶洶」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氣」的舊字形是「氣」加上「生」;「洶」的舊字形是「水」的彷寫,表示水的湧流;第二個「洶」的舊字形則是「水」的正寫,表示水的湧流。這兩個舊字形都是古代漢字的寫法。

例句

1. 他被人家偷了一百塊錢,現在氣洶洶地找去追讨。

2. 她氣洶洶地對着鏡子嚷嚷,因為剛剛留下了一撮不喜歡的劉海。

3. 這隻狗看見生人就會變得氣洶洶的,需要好好訓練一下。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相關的詞語有:氣勢洶洶、憤怒、激動、暴怒、勃然大怒。

與《氣洶洶》近義的詞語有:憤怒地、狂暴地、暴怒地等。

與《氣洶洶》反義的詞語有:平靜、冷靜、鎮定、泰然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