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堂帖的意思、堂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堂帖的解釋

亦稱“ 堂帖子 ”。 唐 時宰相籤押下達的文書。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宰相判四方之事有堂案,處分百司有堂帖。”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 唐 中書指揮事謂之‘堂帖子’。曾見 唐 人堂帖,宰相籤押,格如今之堂劄子也。”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上:“ 唐 之政事雖出於中書門下,然宰相治事之地,别號曰政事堂……其所下書曰堂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堂帖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官方文書形式,在不同曆史時期具有特定含義與用途,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唐代宰相籤發的指令文書

在唐代,“堂帖”指由政事堂(宰相辦公機構)籤發的下行公文,用于傳達宰相決策或政務指令,效力僅次于皇帝诏書。

性質與功能:


二、宋代寺院的公告文書

至宋代,“堂帖”演變為佛教寺院内部使用的公告文書,由住持或監院籤發。

性質與功能:


三、古籍例證與語義辨析

唐代文獻中,“堂帖”多體現其行政權威性:


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曆史專有名詞,現代漢語中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日常語言已罕用。需結合具體時代背景區分唐代政令文書與宋代寺院公告兩種含義。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
  3.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奏所聞狀》
  4. 《禅苑清規》(中州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堂帖”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

  1. 唐代宰相公文(核心含義)
    根據《唐國史補》和《夢溪筆談》記載,唐代宰相處理公務時籤發的下行文書稱為“堂帖”,又稱“堂帖子”。其特點包括:

    • 用途:處理中央官署事務或發布政令。
    • 形式:需宰相親自籤押,類似宋代“堂劄子”。
    • 效力:在唐代具有較高權威性,但宋代因權力集中被廢止。
  2. 遼代的臨時任命文書
    據知網百科記載,遼代對契丹官員的臨時任命狀也稱“堂帖”,與漢人官員的“敕牒”形成二元制度,反映遼代獨特的行政體系。

  3. 誤用釋義辨析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7)将“堂帖”解釋為書法字帖,但此說法缺乏曆史文獻佐證,可能是現代對“帖”字的引申誤解,建議以唐代公文定義為準。

曆史演變:唐代“堂帖”→宋代廢止→遼代沿用為任命狀→後世逐漸退出官方文書體系。建議研究時優先參考《夢溪筆談》《唐國史補》等古籍及知網權威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暧然奧室抱器崩析本山朝審稱績籌策純然鏙錯單幅啖食道要堵噎風警釜甗工業社會固實河洲黃陵廟黃绮揮汗如雨回祝醬豆簡倨疾風彰勁草基命筋榦軍刑客觀事物林光厲言陋污錄曲莫須凝脂懦小拍闆旁妻貧民窟牽帶錢義窮國趨重山硖煞強如沙苑豕交虱虱收視反聽收置思企四維空間糖饴桃枝簟屯萃威斷鄉兄斜線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