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績的意思、稱績的詳細解釋
稱績的解釋
可稱頌的政績。《三國志·蜀志·馬忠傳》:“﹝ 張表 、 閻宇 ﹞繼踵在 忠 後,其威風稱績,皆不及 忠 。”《宋書·張永傳》:“除 建康 令,所居皆有稱績。”《南史·劉潛傳》:“出為 陽羨 令,甚有稱績。”《北史·楊播傳》:“父 懿 , 延興 末為 廣平 太守,有稱績。”
詞語分解
- 稱的解釋 稱 (稱) ē 量輕重:稱量(俷 )。 叫,叫做:自稱。稱呼。稱帝。稱臣。稱兄道弟。 名號:名稱。簡稱。稱號。稱謂。職稱。 說:聲稱。稱快。稱病。稱便。 贊揚:稱道。稱許。稱頌。稱贊。 舉:稱兵。稱觞
- 績的解釋 績 (績) ì 把麻搓撚成線或繩:紡績。績麻。績火(古代夜間紡織時照明的燈火)。 繼:“子盍亦遠績禹功而大庇民乎?” 成果,功業:成績。功績。戰績。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稱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指向“可稱頌的政績”或“通過成績評價能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古代語境:指值得稱頌的政績或功績,常見于史書典籍中。例如:
- 《三國志·蜀志·馬忠傳》提到官員張表、閻宇的“威風稱績”不及馬忠。
- 《宋書·張永傳》記載張永任建康令時“所居皆有稱績”。
- 現代延伸: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以成績為準繩評定能力或價值”的成語,強調通過實際業績衡量個人能力。
2.詞源與結構
- “稱”:意為衡量、評價或贊頌。
- “績”:指功績、業績,如政績、工作成果。
- 組合後,既可指“值得贊頌的政績”,也可引申為“以成績作為評價标準”。
3.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官員治理地方的成效,如《南史·劉潛傳》中劉潛任陽羨令時“甚有稱績”。
- 現代用法:少數情況下用于強調績效考核或能力評估(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4.注意區分
- 古代用法與現代延伸義可能存在差異,需根據上下文選擇解釋。例如,在引用古籍時,應優先采用“可稱頌的政績”這一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或查閱《三國志》《宋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稱績》這個詞的意思
《稱績》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稱量物品的重量,并記載在簿冊上。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稱績》這個詞的部首是稱,并且它的總筆畫數是8。
來源
《稱績》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商業和貿易活動中,人們需要用稱量的方式準确記錄商品的重量和數量。
繁體
《稱績》這個詞的繁體字是稱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稱績》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如今的寫法是稱績,但在古代,寫作稱績。
例句
1. 農民用秤來做稱績,記錄作物的重量。
2. 辦公室經常進行庫存稱績,以确保貨物數量準确無誤。
組詞
《稱績》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組,比如:稱績簿、稱績單。
近義詞
《稱績》的近義詞有稱重、稱量。
反義詞
《稱績》的反義詞為不稱績、不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