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唐太宗的意思、唐太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唐太宗的解釋

唐太宗(599-649) :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淵次子。隨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為秦王。後鎮壓農民起義軍,消滅各割據勢力,羽翼漸豐。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繼帝位。在位時吸取隋亡教訓,善于用人納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制訂《唐律》。社會經濟有所恢複,史稱“貞觀之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唐太宗(598年-649年),名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廟號“太宗”,出自古代帝王廟號制度中“祖有功而宗有德”的禮法傳統。作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其治國理念與政績被後世譽為“貞觀之治”,成為封建王朝盛世的典範。

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唐太宗”一詞的核心含義包含三方面:

  1. 廟號釋義:根據《漢語大詞典》,廟號“太宗”特指開國第二代君主,彰顯其繼承基業并開創治世的功績。
  2. 曆史功績:唐太宗推行均田制、完善科舉制度,并頒布《貞觀律》,奠定了唐朝法制基礎。其“以民為本”思想在《貞觀政要》中多次被引用。
  3. 文化影響:他倡導“兼容并蓄”,支持玄奘取經、整理典籍,推動唐代多元文化融合,這一貢獻被《新唐書》評價為“華夷一家”的開端。

在權威文獻中,司馬光《資治通鑒》稱其“從谏如流,終緻太平”,而《舊唐書》則強調其“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的曆史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廟號,其曆史地位和治國成就可從以下方面綜合闡述:

  1. 身份與政權建立 唐太宗(598-649年)本名李世民,為唐高祖李淵次子。他早年隨父起兵反隋,在唐朝建立過程中屢立戰功,受封秦王。公元626年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同年繼位。

  2. 治國成就——貞觀之治

    • 經濟:推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恢複隋末戰亂後的農業生産
    •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修訂《唐律》,首創科舉殿試制度
    • 吏治:建立官員考核體系,派特使巡察地方,屏風記錄官員功過
    • 人口:任期内全國戶籍從200萬戶增至380萬戶
  3. 軍事與民族政策 征服東突厥、高昌、龜茲等政權,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執行"夷漢一家"政策,促進民族融合,唐朝疆域空前擴大。

  4. 執政特點

    • 善于納谏(如魏征直谏典故)
    • 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
    • 建立史館修史制度,開創帝王觀史先例
  5. 曆史評價 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其開創的貞觀之治為開元盛世奠定基礎。司馬光評價:"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注:更多詳細信息可查閱《舊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料,或訪問權威曆史數據庫獲取完整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擺站薄軀變難閉幕避妖圈布褐冊勳丑事外揚谠理敦譬幹巴甘教高級職員割衿根援貴性滾轉行距浩氣長存火谷獲解棘場極大值急火火精工秔禾金堦鋸屑拷問墾民虧殺苦口惡石來臻爛輝輝麗級林産另眼看觑留顔陸地蓮輪台悶昏逆億捧持剽殺辟屬清警嶔斜遒利染指于鼎人間天堂榮幹三一律撒野折辨舍我其誰衰末天開地辟投機誣讬詭挂祥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