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唐太宗的意思、唐太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唐太宗的解釋

唐太宗(599-649) :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淵次子。隨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為秦王。後鎮壓農民起義軍,消滅各割據勢力,羽翼漸豐。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繼帝位。在位時吸取隋亡教訓,善于用人納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制訂《唐律》。社會經濟有所恢複,史稱“貞觀之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廟號,其曆史地位和治國成就可從以下方面綜合闡述:

  1. 身份與政權建立 唐太宗(598-649年)本名李世民,為唐高祖李淵次子。他早年隨父起兵反隋,在唐朝建立過程中屢立戰功,受封秦王。公元626年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同年繼位。

  2. 治國成就——貞觀之治

    • 經濟:推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恢複隋末戰亂後的農業生産
    •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修訂《唐律》,首創科舉殿試制度
    • 吏治:建立官員考核體系,派特使巡察地方,屏風記錄官員功過
    • 人口:任期内全國戶籍從200萬戶增至380萬戶
  3. 軍事與民族政策 征服東突厥、高昌、龜茲等政權,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執行"夷漢一家"政策,促進民族融合,唐朝疆域空前擴大。

  4. 執政特點

    • 善于納谏(如魏征直谏典故)
    • 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
    • 建立史館修史制度,開創帝王觀史先例
  5. 曆史評價 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其開創的貞觀之治為開元盛世奠定基礎。司馬光評價:"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注:更多詳細信息可查閱《舊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料,或訪問權威曆史數據庫獲取完整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唐太宗

《唐太宗》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唐”和“太宗”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唐”字的部首是口,它由7個筆畫組成。

“太”字的部首是大,它由4個筆畫組成。

“宗”字的部首是宀,它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

《唐太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曆史上的唐朝時期。唐太宗,即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繁體:

《唐太宗》這個詞的繁體字寫法為「唐太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對于《唐太宗》這個詞語,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

他們在讨論唐太宗的治國策略。

組詞:

唐玄宗、太宗皇帝、唐宋八大家

近義詞:

唐高祖、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皇帝

反義詞:

明太祖、明太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