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唐太宗的意思、唐太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唐太宗的解释

唐太宗(599-649) :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李渊次子。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封为秦王。后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继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制订《唐律》。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唐太宗(598年-649年),名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庙号“太宗”,出自古代帝王庙号制度中“祖有功而宗有德”的礼法传统。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治国理念与政绩被后世誉为“贞观之治”,成为封建王朝盛世的典范。

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唐太宗”一词的核心含义包含三方面:

  1. 庙号释义:根据《汉语大词典》,庙号“太宗”特指开国第二代君主,彰显其继承基业并开创治世的功绩。
  2. 历史功绩:唐太宗推行均田制、完善科举制度,并颁布《贞观律》,奠定了唐朝法制基础。其“以民为本”思想在《贞观政要》中多次被引用。
  3. 文化影响:他倡导“兼容并蓄”,支持玄奘取经、整理典籍,推动唐代多元文化融合,这一贡献被《新唐书》评价为“华夷一家”的开端。

在权威文献中,司马光《资治通鉴》称其“从谏如流,终致太平”,而《旧唐书》则强调其“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的历史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庙号,其历史地位和治国成就可从以下方面综合阐述:

  1. 身份与政权建立 唐太宗(598-649年)本名李世民,为唐高祖李渊次子。他早年随父起兵反隋,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屡立战功,受封秦王。公元626年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同年继位。

  2. 治国成就——贞观之治

    • 经济: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恢复隋末战乱后的农业生产
    •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修订《唐律》,首创科举殿试制度
    • 吏治:建立官员考核体系,派特使巡察地方,屏风记录官员功过
    • 人口:任期内全国户籍从200万户增至380万户
  3. 军事与民族政策 征服东突厥、高昌、龟兹等政权,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执行"夷汉一家"政策,促进民族融合,唐朝疆域空前扩大。

  4. 执政特点

    • 善于纳谏(如魏征直谏典故)
    • 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
    • 建立史馆修史制度,开创帝王观史先例
  5. 历史评价 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其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司马光评价:"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注:更多详细信息可查阅《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或访问权威历史数据库获取完整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乐饱食终日仓俗长生久视蝉翼为重﹐千钧为轻串幛楚邻篡煞大摇大摆打游飞等当低档钉螺东指西画多伦多大学发盲飞鱼服分卡关综菰蒋古月豪弱鸿冥欢好翚锦讳树数马麾仗火林山假期击鞠旌甲抉奥阐幽觉心局曲狼忙例封蛮横无理朦郁明开铙鼓怕恐佩珰千劫如石投水三朝元老三等九格三拳敌不得四手绱鞋生毛识途逝物士胄霜草苏白条胁顽质帷幙委昵文江学海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