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惡石的意思、苦口惡石的詳細解釋
苦口惡石的解釋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季孫 之愛我,疾疢也; 孟孫 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緻功也。”後因以“苦口惡石”比喻逆耳而中肯有益的規勸。《周書·蕭詧傳》:“苦口惡石,想勿餘隱。”
詞語分解
- 苦口的解釋 ∶反複懇切地說苦口相勸 ∶引起苦的味覺良藥苦口利于病詳細解釋.味苦難嘗。《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 唐 元稹 《為令狐相國謝賜金石淩紅雪狀》:“念臣有丹赤之愚,故賜臣
- 惡石的解釋 用以治病的石針。《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楊伯峻 注:“惡石,以石為鍼,刺之常苦痛。” 清 方苞 《書高密單生追述考妣遺事後》:“蓋功利嗜欲薰鑠流毒於
網絡擴展解釋
“苦口惡石”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來源信息,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形容用逆耳但中肯的言語規勸他人,雖言辭尖刻嚴厲(如“苦口”“惡石”),但能起到有益的警示作用。
二、出處與典故
-
原始出處:
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典故背景:季孫(季武子)看似愛護,實如疾病般有害;孟孫(孟莊子)看似苛責,實如藥石般治病救人。比喻逆耳忠言更利于成長。
-
後世引用:
《周書·蕭詧傳》中沿用此典:“苦口惡石,想勿餘隱。”
三、結構與用法
- 成語結構:偏正式,中性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
- 語法功能:作賓語、定語,如“這番話可謂苦口惡石”。
- 近義表達: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 使用場景:適用于勸誡、教育等需嚴厲指正的情境,強調言辭雖刺耳但出于善意。
四、深層解析
- “惡石”本義:指古代治病的石針(砭石),象征嚴厲的救治手段,後引申為尖銳的規勸。
- 辯證意義:與“美疢(表面美好的疾病)”對比,揭示“逆耳忠言”比“虛假贊美”更有價值。
五、示例與延伸
- 例句:
“父母苦口惡石的教誨,多年後才明白其中深意。”
- 延伸思考:成語強調接受批評的胸襟,與《史記》“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谔谔”異曲同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左傳》《周書》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苦口惡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忠告、勸說、教導或批評說話的方式非常嚴厲、刻薄,甚至有時候可能會傷害到對方的感情。也可以理解為苦口詞、惡意又頑固的堅硬之言。
這個成語的部首是“言”和“石”,其中“言”是指語言、說話,“石”是指堅硬的東西。根據漢字的調查統計,這個成語的筆畫數一共是11畫。
《苦口惡石》這個成語常常出現在現代漢語中,但其來源和傳統的寫法卻相對較少被提及。根據考證,這個成語出自明代楊文莊的《笑賜親朋詩話》,具體的故事内容已無從考究。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苦口惡石。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寫法,如“苦蔻枯石”、“枯口惡石”等。
例句:
老師用苦口惡石的方式批評了他的作業,讓他非常受傷。
某某演講者總是以苦口惡石的态度對待聽衆,導緻大家不願意再去聽他的講座。
相關的組詞有:苦口良藥、惡語傷人、石破天驚等。
與《苦口惡石》相關的近義詞是:刑于言、錐心之句。
《苦口惡石》的反義詞是:甜言蜜語。
通過以上的解釋,不論從字義還是使用方式上,《苦口惡石》都給人一種剛硬嚴厲的感覺。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警告或批評的話語,表達出說話人的嚴肅和堅持,但其中也存在對他人傷害的可能。在使用時,我們應該注意在適當的場合和情境中使用,避免傷害他人的感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