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矢名。金屬箭頭,剪齊箭羽的箭。 周 代為八矢之一。用于近射或田獵。亦可用于禮射。一說鍭矢為八矢之通名。《周禮·夏官·司弓矢》:“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恒矢、庳矢用諸散射。” 孫诒讓 正義:“《行葦》 孔 疏引 孫炎 《爾雅注》雲:‘金鏑斷羽,使前重也。’《行葦》以四鍭配敦弓,則不為弩矢……據《既夕記》及《爾雅》、《方言》説,則鍭矢為金鏃八矢之通名,以對志矢之為骨鏃也。凡禮射亦用金鏃,故亦謂之鍭矢。”《穀梁傳·隱公元年》:“聘弓鍭矢,不出竟埸。” 楊士勳 疏引《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
“鍭矢”是古代中國周代八種箭矢之一,主要用于近射、田獵或禮射。以下是詳細解釋:
鍭矢是金屬箭頭、箭羽經過修剪的箭矢,其設計注重精準性和實用性。箭羽剪齊後,箭身重量分布更均衡,適合短距離射擊。
有觀點認為“鍭矢”是八矢的統稱,但主流記載仍将其視為特定類型,需結合《周禮·夏官·司弓矢》等文獻綜合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他箭矢(如矰矢、嚆矢)或周代射禮制度,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考古研究。
“鍭矢”是指一種古代的弩矢,也叫做“鍭箭”。古代的鍭矢一般由弩機和箭矢兩部分組成,弩機用來發射箭矢。鍭矢通常比普通弓箭更大而且威力更強,是古代戰争中常用的武器之一。
“鍭矢”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金”和“矢”。其中,“金”字作為部首表示與金屬相關的事物,“矢”字作為部首則表示與箭矢相關的事物。
根據筆畫計算,其中的“金”部即第167個部首,有兩畫,而“矢”部即第111個部首,有五畫。
“鍭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代。根據曆史記錄,漢武帝時期,中國制造的精良鍭矢開始大規模出口至匈奴等西方遊牧民族,因此“鍭矢”逐漸為人所熟知。而在當時的戰争中,鍭矢也被廣泛用于戰鬥和狩獵。
鍭矢的繁體字為“鏺矢”,其中的“鏺”字相當于簡體字中的“鍭”。繁體字的書寫比較複雜,字體上多了一些曲線和結構複雜的筆畫。
根據古代金石文獻和古籍記載,古時候對“鍭矢”的書寫方式多種多樣。由于語言的演變和漢字的變化,古代的“鍭矢”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如“钬矢”、“或矢”等。
1. 古代戰場上,勇士們經常使用鍭矢進行射擊。
2. 這支鍭矢的材質非常堅固,射程也很遠。
組詞:鍭箭、鍭弩、鍭機
近義詞:弩矢、弩箭、弩機
反義詞:弓箭、弩石、弓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