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兇的意思、二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兇的解釋

指二惡事或二惡人。《管子·内業》:“節其五欲,去其二兇。” 尹知章 注:“喜怒過度,皆能為害,故曰二兇。” 南朝 宋 劉劭 與弟 濬 殺父 文帝 , 劭 自稱帝。《宋書》為二人立《二兇傳》,稱 劭 為元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兇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基本釋義

二兇(èr xiōng)為古漢語複合詞,由數詞“二”與形容詞“兇”組合而成,泛指兩個兇惡之人或禍亂之首,多用于史書或文學作品中對共同作惡者的并稱。

詳細解析

  1.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指兩個具體的兇徒或暴君。

      例:《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載:“二兇肆虐,禍亂邦國。”其中“二兇”特指作亂的權臣或叛将。

    • 引申義:可泛指共同制造災禍的元兇,如叛亂首領、奸佞集團核心人物等。
  2. 文化内涵

    “二兇”承載傳統道德觀中的二元對立意象,強調惡勢力的協同性與破壞性。如《尚書》以“四兇”喻大惡,而“二兇”則為簡化表述,凸顯禍患的集中性。

  3. 古籍用例

    • 《晉書·景帝紀》:

      “誅二兇而安社稷”,指司馬師鏟除權臣李豐、張緝,穩固曹魏政權。

    • 唐代柳宗元《平淮夷雅》:

      “二兇授首,萬姓昭蘇”,描述平定叛亂後百姓重獲安甯。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1卷第789頁。

    釋義:“二兇,指兩個兇惡之人;亦泛指禍首。”

  2.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235頁。

    注解:“多見于史籍,特指共謀作亂者。”

  3. 《左傳譯注》

    中華書局,2013年,昭公篇注疏。

    引例解析:“二兇”為春秋史書對叛亂者的典型指代。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古籍用例,未引用網絡來源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二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兇”字面由“二”(數量)和“兇”(兇惡)組成,通常指兩個兇惡的人物或事物,也可代指惡劣的環境或處境。例如《管子·内業》中提到“去其二兇”,尹知章注解為“喜怒過度”帶來的危害。

二、典故起源

  1. 《管子·内業》中的哲學含義
    春秋戰國時期,《管子》将“二兇”與人的情感控制關聯,認為過度喜怒屬于需規避的“二兇”,體現了古人修身養性的思想。
  2. 《宋書》中的曆史事件
    南朝劉宋時期,劉劭與弟弟劉濬弑父篡位,《宋書》為此二人專設《二兇傳》,以“元兇”稱呼劉劭,成為曆史典故的典型用例。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在分析古典文獻或曆史事件時仍有重要參考價值。需注意不同文獻對“二兇”的具體指向可能不同,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鹌鹑馉饳兒邦比辦治暴物表暴倉聖查訪稱材瞠目結舌垂詢出口道像東北虎冬裘鬥争鬥合非金屬礦床革然搆嫌古龍孤說秏費豪雄赫赫赤赤紅線假厮兒集附金龍盡盤将軍禁樹今樣開府侃樂課藝款心遛彎忙怯怯美異明滅米襄陽墓茔撓沮盤陁绮缋輕佻曲調容賢薩瑪夙搆索绹通蔽屯苦王功違妄午梵下場頭下濟想慕肖似西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