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scond with valuables] [家中的或單位的人或者經管的人] 攜帶所有的貴重物品逃走
(1).謂偷了全部金錢細軟等物逃跑。 鄭觀應 《盛世危言·銀行下》:“況放息如徇情面,則所出之款項溢於所押之貨值,銀行已陰受其虧。偶有數戶捲逃,被累輒至巨萬矣。”
(2).泛指逃遁。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六論“文人相輕”--二賣》:“ 中國 各業,多老牌子,文壇卻并不然,創作了幾年,就或者做官,或者改業,或者教書,或者卷逃……不見了。”
(1).謂家人、本單位人或經管人偷了全部金錢細軟等物而逃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各錢莊也聯名寫了一張公啟,把 鐘雲溪 從前在 上海 如何開土棧……如何倒帳卷逃,并将兩年多的往來帳目,抄了一張清單。”
(2).泛指逃遁。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六論“文人相輕”--二賣》:“ 中國 各業,多老牌子,文壇卻并不然,創作了幾年,就或者做官,或者改業,或者教書,或者卷逃……不見了。”
“卷逃”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内部人員或經管者攜帶全部錢財或貴重物品潛逃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家庭、單位内部人員或財物管理者偷竊所有金錢、貴重物品後逃跑。例如:銀行職員卷逃客戶存款、家族成員卷走共同財産等。
詞源與構成
商業與法律場景
常見于經濟犯罪描述,如企業會計卷逃資金、合夥人攜款潛逃等。曆史上鄭觀應在《盛世危言》提到,銀行若監管不力,“偶有數戶卷逃,被累辄至巨萬”。
文學引申
魯迅在雜文中用“卷逃”泛指文人改行、逃避責任等廣義的“逃遁”,如“創作了幾年,就或者做官,或者卷逃……不見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來源網頁(滬江詞典)和(漢典)的詳細解釋。
《卷逃》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躲避、逃遁。
《卷逃》的部首是「卩」和「辶」。其中「卩」是象形字,表示封印或印章;「辶」是表示行走的意思。
《卷逃》一共有10個筆畫。
《卷逃》是根據漢語拼音的發音音節來組合的詞語,沒有特定的出處。
《卷逃》的繁體字為「捲逃」。
在古代寫法中,《卷逃》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古代的寫法為「捲遁」,其中「捲」和「卷」是同一個字,「遁」表示躲避、逃走。
1. 他看到危險的情況就立即卷逃了。
2. 為了避免被發現,他迅速卷逃到了森林深處。
1. 卷裹:用卷的方式包裹着。
2. 逃走:匆忙離開,躲避。
1. 逃遁:躲避、逃離。
2. 遁形:逃避、隱匿。
留下:不離開,停留在原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