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薇歌的意思、薇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薇歌的解釋

古代 孤竹君 之二子 伯夷 、 叔齊 義不食 周 粟,隱于 首陽山 ,采薇而食。餓且死,作《采薇之歌》。事見《史記·伯夷列傳》。 金 段成己 《蒲川八詠·首陽晴雪》:“《薇歌》一曲對 西山 ,萬古清愁老翠巒。望斷空巖人不見,光搖銀海玉峰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薇歌"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在權威漢語詞典中通常不作為獨立詞條收錄。其含義需結合"薇"與"歌"的單字釋義及文學意象進行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薇(wēi)

    • 本義:豆科野豌豆屬植物的通稱,古稱"巢菜"或"野豌豆"。《說文解字》釋為"菜也,似藿"(草本植物,形似豆葉)。
    • 文化意象:
      • 隱逸象征:伯夷、叔齊"采薇而食"的典故(見《史記·伯夷列傳》),賦予"薇"清貧自守的隱士内涵。
      • 時序隱喻:《詩經·小雅·采薇》以"薇亦作止""薇亦柔止"暗示季節更替,成為後世詩歌的經典意象。
  2. 歌(gē)

    • 本義:有旋律的詠唱。《說文解字》注:"詠也",即依曲調發聲。
    • 延伸義:
      • 詩歌體裁:如《樂府詩集》收錄的民間歌謠。
      • 頌揚表達:如"頌歌""贊歌"的用法。

二、"薇歌"的複合意涵

該詞屬文人自創的文學化組合,需結合語境理解:

三、文學典例佐證

雖無詞典直接釋義,但古典文學可見類似表達:

例1:清代朱彜尊《玉帶生歌》"巢由拜揖許由笑,薇歌一聲清響哀"——以"薇歌"呼應伯夷叔齊的節操。

例2:現代學者聞一多在《歌與詩》中分析,《采薇》實為"役夫思歸之歌",印證"薇"與悲歌的關聯。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點校本)
  3. 《詩經·小雅·采薇》(程俊英《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4. 郭茂倩《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
  5. 朱彜尊《曝書亭集》(《四部叢刊》影印清刻本)
  6. 聞一多《神話與詩》(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網絡擴展解釋

“薇歌”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一、主要含義(源自高權威性來源)

根據解釋:

二、延伸解讀(其他文獻補充)

  1. 象征意義()
    • 代表忠貞氣節與不妥協精神
    • 常被用作高潔品格的文學意象
  2. 特殊用法(另提)
    • 存在"琴瑟和鳴"的夫妻和諧隱喻,但此解釋僅見于個别文獻,可能與"琴瑟合奏"的"和鳴"概念産生聯想混用

三、文化影響

金代段成己《蒲川八詠·首陽晴雪》等文學作品多次引用此典故(),成為士人表達氣節的經典意象。需注意不同語境下可能存在釋義側重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百字伴食中書伻圖迸穴變口不拔之志步辇部曲才自常奉潮解愁神傳座從星褡聯遏阻分事高蹑規臨海貝汗馬耗登紅蓮幕厚顔遑息黃油火箭虎竹家底交火疥癞節子精刻記事兒慢公木城耐普爾泥頭酒拍足平莽破悭鉛镴嶔巇取事趨之如鹜少女嫩婦噬不見齒師範四術松姿柳态蘇海韓潮桃蹊柳陌田灋跳月停擺頑俗僞妄響泉曉舌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