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再三地邀請。要,通“ 邀 ”。《史記·留侯世家》:“ 良 乃固要 項伯 。 項伯 見 沛公 。”
(2).竭力勸阻。《漢書·文帝紀》:“上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吏卒,自欲征 匈奴 。羣臣諫,不聽;皇太後固要,上乃止。”《資治通鑒·漢文帝前十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固要,力止也。要,讀曰邀。”
“固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典用例,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
《固要》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詞的用法。意思是堅定不移、不變動、不易變的要點或核心内容。
《固要》的拆分部首是囗(囗是漢字中一個常見的偏旁部首,表示與周邊事物有關的意思)。《固要》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固要》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固來自于古字形“固”,表示牢固或穩定;要來自于古字形“需”,表示關鍵或重要。在繁體字中,固要保持不變,依然是“固要”兩個字。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寫法有所不同。對于《固要》這個詞語,固字古時的寫法是“固”,要字古時的寫法是“要”,并沒有出現變化。
1. 這篇文章的固要是保護環境,提倡綠色出行。
2. 如果要成功,你必須把握住學習的固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1. 固執:形容個性堅定,不易改變。
2. 固守:指堅守不變,固定不動。
3. 要點:指事物中最重要或最核心的部分。
穩固、牢固、堅定、固定
變動、松散、不穩定、可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