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in front of the main hall of a building (the central room of a house)] 古代統治者賓主相見,在堂下陳列禮品,站立傧從之處。位于堂下,因稱下陳
美人充下陳。——《戰國策·齊策四》
(1).古代殿堂下陳放禮品、站列婢妾的地方。借指後宮中地位低下的姬侍。《晏子春秋·谏下二》:“其女子往辭 晏子 之家,託曰:‘負廓之民賤妾,請有道于相國,不勝其欲,願得充數乎下陳。’”《戰國策·齊策四》:“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漢書·外戚傳下·班倢伃》:“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於後庭。” 宋 司馬光 《乞放宮人劄子》:“臣伏見前代帝王升遐之後,後宮下陳者皆放之出宮,還其親戚。”
(2).泛指姬妾。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泛湖》:“不堪奉爾中饋,未可充君下陳。”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主人感君盛意,蔔今吉日,遣小婢 三秀 來充下陳,幸見收録。”
(3).下列;下位。亦泛指地位卑下者。《管子·輕重己》:“苟不樹藝者,謂之賊人,下作之地,上作之天,謂之不服之民;處裡為下陳,處師為下通,謂之役夫。”《資治通鑒·唐德宗興元元年》:“﹝ 陸贄 ﹞極言 杞 ( 盧杞 )姦邪緻亂,上雖貌從,心頗不悅,故 劉從一 、 姜公輔 皆自下陳登用, 贄 恩遇雖隆,未得為相。” 胡三省 注:“下陳,猶下列也。”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六:“貪冒之士,不顧廉恥,至名執旗報信,充厮役下陳,號為小底者,亦欣然願為之。”
(4).指後苑。 三國 魏 阮籍 《猕猴賦》:“夫獼猴直其微者也,猶繫累于下陳。”
“下陳”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定義,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
《下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将東西從高處取下或拿下來,也可以泛指事情取得成功或達到目标。
《下陳》這個詞的部首是“⼤”(dà),總筆畫為12劃。
《下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的字典中,是中國古代字義記載的重要文獻之一。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下陳」。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些變化。《下陳》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中,常常會将“⼤”(dà)部首寫成「⼩」(xiǎo),即「⼩陳」。
1. 高架橋上的修建工人正在下陳工具和材料。
2.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終于把這個項目下陳了。
下台、下班、下跌、下降、下樓、下山
取下、拿下、獲得、完成、達到
放上、放置、失去、失敗、不達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