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謙仁的意思、謙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謙仁的解釋

謙和仁慈。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劄子》:“ 太宗 承之以聦武, 真宗 守之以謙仁。” 清 邵廷寀 《東南紀事·魯王以海》:“王雖謙仁,少威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謙仁”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謙”與“仁”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向一種謙遜仁厚的品德修養。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文獻引用及内涵解析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單字釋義

  1. 謙(謙)

    《漢語大詞典》釋為“虛心,不自滿,肯接受批評”,本義為言語恭敬,引申為态度遜讓。《說文解字》注:“謙,敬也。從言,兼聲。”強調以恭敬之心待人,不自誇其能。

  2. 傳統核心倫理概念,《漢語大詞典》定義為“愛人無私,厚道慈惠”。《說文解字》:“仁,親也。從人從二。”指人與人之間的親善關系,體現博愛、寬容的德行。


二、複合詞“謙仁”的釋義

謙仁指謙遜仁厚的品德,包含兩層核心特質:


三、文獻例證與内涵深化

  1. 史學經典中的用例

    《史記·樂書》載:“君子以謙退為禮,以損減為樂。” 此處“謙退”與“謙仁”精神相通,強調以退讓之心踐行仁德。東漢荀悅《前漢紀》更直接以“謙仁”評述人物:“(張安世)在位恭儉,謙仁不伐。” 形容其位高而謙卑、行仁不張揚的品格。

  2. 儒家倫理的實踐要求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仁”時提出:“仁者,心之德,愛之理。” 結合“謙”的克己複禮之義,“謙仁”可視為儒家“内聖外王”理念的具體化——通過自我謙抑實現仁德的外顯。

  3. 近現代學者的闡釋

    梁啟超在《德育鑒》中強調:“謙德為仁之本,無謙則仁不立。” 指出謙遜是仁德實踐的根基,二者互為表裡,共同構成道德人格的支柱。


四、當代價值與精神内核

“謙仁”在現代語境中仍具深刻意義:


參考文獻來源标注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3. 荀悅《前漢紀》(中華經典古籍庫
  4.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
  5. 梁啟超《德育鑒》(收錄于《飲冰室合集》)
  6. 錢穆《人生十論》(三聯書店,2009)

網絡擴展解釋

“謙仁”是一個漢語詞彙,由“謙”和“仁”二字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謙”指謙虛、謙遜;“仁”指仁愛、慈悲。組合後表示兼具謙虛與仁愛的品質,形容待人寬厚、言行謹慎的品德。


2.深層解析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個人修養或品德,尤其適合以下情境:


4.延伸信息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3、4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表演草工穿漏怛悼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觿大印廢放浮豔榦世革邪工資級别軌轍海角豪忽鶴料黃蘗骥塗九升拘籍肯認口熟老秀才煉金術連旝藜烝明曠木版圖木镳牧夫碾械毆撾蟛蜞破酲頗李情絲情條全豹趨就日角偃月賞善罰否畬刀生趣釋手授精手理素事天佑跳跶宛葉未晬文藝無學五雅無言可對詳玩小器易盈小術消委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