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書架。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其二人并持囊,囊大如小柱,似有文書。挾席人舒置書牀上。”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書牀鳴蟋蟀,琴匣網蜘蛛。”
(2).臨帖習字的文具。用染黑的絹,緊繃于長方形木框中,以筆蘸清水寫在絹上,既不傷筆,又省紙張。見 清 魯一曾 張廷相 《玉燕樓書法·書床》。
"書床"一詞在漢語中屬于古語詞,現代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詩詞中。根據權威漢語辭書的解釋,其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指放置書籍的架子或家具
此義項中,"床"取古義,指器物底座或支架(類似"琴床"、"筆床"的構詞法)。"書床"即專門承托、擺放書籍的架子或案幾,功能近似現代的書架或書案。例如宋代文人書房中,書床是整理、陳列典籍的重要家具。
二、指文人讀書、休憩所用的卧榻
此義項強調其與閱讀行為的關聯性。"床"指坐卧之具,"書床"特指文人置于書房,兼具閱讀與小憩功能的床榻。詩人陸遊《晝卧》中"攤書橫竹榻,飺飯俯苔矶"("竹榻"即書床的意象)便描繪了這種倚床讀書的生活場景。
文化延伸
"書床"承載了中國古代文人的雅趣,是書房文化的物質載體。其設計多簡潔古樸,與琴案、畫案等共同構成傳統書齋的器物體系,體現了"讀書隨處淨土"的閑適心境。需注意其與現代"床"的概念差異,避免誤釋為"放置書籍的睡床"。
來源依據
釋義綜合參考以下權威辭書:
“書床”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書架
指存放書籍的家具,與“書架”同義。該用法可見于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記》及唐代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中的詩句“書牀鳴蟋蟀,琴匣網蜘蛛”。
臨帖習字的文具
一種特殊的書寫工具:用染黑的絹布緊繃于長方形木框上,以清水代替墨汁書寫,既能保護毛筆,又可重複使用紙張。此用法在清代魯一曾、張廷相的《玉燕樓書法·書床》中有詳細記載。
若需進一步了解“床”字的演變或相關器具,可參考漢字解析類文獻(如對“床”的形聲字解釋)。
百結保林壁櫃禀應不孝操揔常識巢薮除門代字釣位頂真兒妾诽讪風輕雲浄伏爾加河纖夫稿薦宮奇構興官務骨骸古稀之年行幾函弘好惹黑鹄化為灰燼狐惑晦節繪真醬缸劫輪迳涉祭台絶絃客席買點眇歲名門望族末遊穆如濃濁抛盞破璧千峰萬壑青棂乳柑入人散附市梢霜鹘水磨腔疏細燧人氏唐風拖網外簡内明枉費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