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晉 陶潛 。因其晚年隱居 柴桑 ,故稱。 宋 朱熹 《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結客載酒過伯休新居分韻得中字》:“願書今日懷,遠寄 柴桑翁 。”
(2).指 晉 劉遺民 。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六:“近見士子多使 柴桑翁 為 陶淵明 ,不知 劉遺民 曾作 柴桑 令也。”參見“ 柴桑令 ”。
“柴桑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晉代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因晚年隱居在柴桑(今江西九江一帶),故得此别稱。例如宋代朱熹的詩句“願書今日懷,遠寄柴桑翁”,即是以“柴桑翁”代指陶淵明,表達對其隱逸生活的追慕。
指晉代隱士劉遺民
劉遺民因曾擔任柴桑令,也被稱為“柴桑翁”。宋代趙令畤在《侯鲭錄》中提到時人常将“柴桑翁”誤認為陶淵明,實則為劉遺民,需注意區分兩者的身份差異。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兩者的生平和作品,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文獻。
《柴桑翁》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詞語,它是由三個獨立的漢字組成的。
拆分《柴桑翁》可得到這三個漢字的部首和筆畫:
《柴桑翁》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著作《紅樓夢》。其中的柴桑是指一個地名,而翁是指年長者、老人。在繁體字中,柴桑翁的寫法為「柴桑翁」。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柴桑翁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柴字從左到右寫成「支且+木」,桑字是由「公+木+口」組成,翁字則是由「糸+幾+習」構成。
《柴桑翁》作為古代漢語詞語,在文學作品中常被使用。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是柴桑翁中最有經驗和智慧的人,我們應該多向他請教。
以下是一些與柴桑翁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