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旗兵的意思、旗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旗兵的解釋

亦作“旂兵”。八旗兵丁。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勘定三藩,洗盪西域,旂兵勛伐,亦炳炳在緑營上。” 老舍 《茶館》第一幕:“還有那個 康有為 ,不是說叫旗兵不關錢糧,去自謀生計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旗兵是清代特有軍事組織"八旗制度"中的正規武裝力量。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特指"清朝八旗編制内的兵丁",其建制可追溯至1601年努爾哈赤創設的黃、白、紅、藍四旗,後于1615年擴展為八旗。

從曆史沿革看,《清史稿·兵志》載明旗兵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三類,其中滿洲八旗為核心戰力。兵員選拔遵循"三丁抽一"原則,要求旗籍男子年滿16歲參加騎射考核,合格者方可入冊。

軍事史專家戴逸在《中國軍事通史》中指出,旗兵早期以騎兵為主,配備弓箭腰刀,入關後逐步增設火器營、健銳營等特種部隊。其駐防體系呈"拱衛京畿,分鎮要沖"格局,巅峰時期總兵力達20萬。

隨着時代變遷,《清代八旗制度研究》顯示,旗兵在道光朝後因軍制僵化逐漸喪失戰鬥力,至1907年清廷正式裁撤八旗常備軍。該制度雖消亡,但"旗兵"一詞在《北京話詞典》中仍保留着指代北京旗人後裔的方言義項。

網絡擴展解釋

“旗兵”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雙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成語用法區分:

1. 曆史軍事概念(核心含義)
指清朝“八旗制度”中的士兵,屬于滿族特有的軍事組織形式。

2. 成語引申義(現代用法)
比喻傑出團隊或個人,源自旗兵在古代戰場的關鍵作用。

注意:日常使用中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曆史文獻多指八旗士兵,而現代語境更傾向比喻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度金針備善表面文章别才愎谏丙穴不吃勁不能自已猜中讒搆朝衫嗤訝丑羯竄匿電熱水器吊哭惡乎扼捥吠嘷改元更籌共同富裕詭崛鬼路還睦含氣宏闊花名冊黃熊火上添油絞手借與積葛劑子局任揩名婪尾春連倫霖潰龍首默忖逆浪瞥捩僻儒普法前婦竊譽入奏山眉水眼首尾相衛贖身死沉死業聳局貼説吐绶雞猥闶詳評效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