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佛郎機礮的意思、佛郎機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佛郎機礮的解釋

明 代泛稱 葡萄牙 、 西班牙 人為 佛郎機 人,故稱其所制火炮為“佛郎機礮”。《明史·兵志四》:“至 嘉靖 八年,始從右都禦史 汪鋐 言,造佛郎機礮,謂之大将軍,發諸邊鎮。 佛郎機 者,國名也。”亦省稱為“佛郎機”。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炮》:“凡鑄砲,西羊(洋)、紅夷、佛郎機等,用熟銅造。” 鐘廣言 注:“ 明 代指 西班牙 和 葡萄牙 為 佛郎機 。這裡指 葡萄牙 人制造的炮。”《明史·外國傳六·佛郎機》:“官軍得其礮,即名為佛郎機。”參閱 明 戚繼光 《練兵實紀·雜集》卷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佛郎機礮”是明代對歐洲(尤其是葡萄牙、西班牙)制造的火炮的稱呼,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源與曆史背景

  1. 詞源
    “佛郎機”源于阿拉伯語對歐洲基督徒的泛稱(阿拉伯語:al-Frandj),後通過音譯進入漢語,明代特指葡萄牙、西班牙人。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指代國家、人或武器,需結合上下文區分。

  2. 火炮的引入
    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右都禦史汪鋐上奏朝廷仿制葡萄牙火炮,命名為“佛郎機礮”并裝備邊鎮,成為明代軍事改革的重要部分。《明史·兵志》明确記載了這一事件。

技術特點與用途

  1. 制造材料與結構
    佛郎機礮采用熟銅鑄造,采用“後裝式”設計,包含母铳(炮身)和子铳(可替換彈藥艙),顯著提高了裝填速度和射程。這一技術優勢使其在對抗蒙古騎兵和倭寇時發揮重要作用。

  2. 與本土火炮對比
    相比傳統前裝式火炮,佛郎機礮射速更快、操作更靈活,且可批量生産子铳備用。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将其與“紅夷炮”并列為當時主要火器類型。

影響與争議

  1. 軍事意義
    佛郎機礮的引入标志着中國首次系統吸收歐洲軍事技術。據《明史》記載,其威力被明軍稱為“大将軍”,成為邊防要塞的核心裝備。

  2. 名稱流變
    清代文獻(如魏源《聖武記》)沿用“佛郎機”代指歐洲火器,但後期逐漸被“紅夷炮”等新式武器取代。需注意該詞在部分文獻中可能泛指歐洲國家(如法蘭西),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佛郎機礮一詞意指法國制造的大炮。它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佛字的部首是人,共有七畫;郎字的部首是阝,共有三畫;機字的部首是木,共有八畫;而礮字的部首是石,共有五畫。 佛郎機礮一詞的來源可追溯至19世紀末的中國。當時,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發展軍事技術,其中法國的大炮在技術上備受矚目。為了描述法國的這種大炮,中國人創造了佛郎機礮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佛郎機礮的書寫形式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字體形狀稍有差異。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在字形上的演變,佛郎機礮的古時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其含義與現代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們使用佛郎機礮保衛了城牆。 關于佛郎機礮的組詞,可以根據需要來組合。例如,可以有佛國佛郎機礮、機械佛郎機礮等。與佛郎機礮相關的近義詞可能是法國大炮、法國制炮等,而反義詞則是其他國家制造的大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