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觀之一。在 江西 貴溪縣 上清鎮 。 唐 代名 真仙觀 , 宋 大中祥符 時改 上清觀 , 政和 中改 上清正一宮 , 元 改 正一 萬壽宮 , 清 改稱 大上清宮 ,簡稱 上清宮 。“上清”為道家所稱的神仙居處,故其他道觀亦多用“上清”命名者。《水浒傳》第七二回:“ 李師師 道:‘其實不敢相留。來日駕幸 上清宮 ,必然不來。卻請諸位到此,少叙三杯。’”
(2). 五代 前蜀 宮觀名。《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五年,起 上清宮 ,塑 王子晉 像,尊以為 聖祖至道 玉宸皇帝 ,又塑 建 及 衍 像,侍立於其左右。”
“上清宮”是道教重要道觀名稱,因曆史淵源和地理位置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處:
曆史沿革
始建于東漢,原為張道陵修道所,初名“天師草堂”。唐代改稱“真仙觀”,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更名“上清觀”,政和三年(1118年)升為“上清正一宮”,元明清時期多次更名,最終稱“大上清宮”。
其建築規模宏大,仿皇宮格局,曾有“十大道宮、八十一道觀”的盛況,現僅存東隱院等遺迹。
地位與文化
作為正一道核心道場,曆代天師在此主持教務,被稱為“龍虎山中宰相家”。宮内曾有鎮妖井(《水浒傳》中108将出處)、千年羅漢松等文物,布局呈八卦形,體現道教獨特風格。
曆史背景
始建于唐乾封元年(666年),初為老君廟,後因唐玄宗避諱改稱“上清宮”。杜甫、蘇轼等文人曾在此留下詩篇,金元時期損毀,明清多次重修。
現存鐵瓦琉璃殿殘迹及玉皇閣,附近有玉清宮、下清宮等附屬建築。
特色
以吳道子壁畫《吳聖圖》《老子化胡經》聞名,曾為皇家祭祀老子(太上玄元皇帝)的重要場所。
“上清”源自道教“三清”概念(玉清、上清、太清),指神仙居所,故多地道觀以此為名,象征神聖性。需注意具體語境區分所指地點。
如需更詳細曆史或現存遺迹信息,可參考地方志或道教文獻。
《上清宮》一詞是中國古代道教文獻中的概念,指的是道家學派中的一個重要地點和組織機構。
《上清宮》的拆分部首為“宀”和“巳”,它們分别代表着“宇宙”和“自我修養”的意義。根據《康熙字典》,這個詞的總筆畫為16。
《上清宮》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道教經典中。根據《道德經》和《莊子》,上清宮是道教中的最高天庭,是超脫凡塵、追求道教境界的理想之地。
《上清宮》的繁體字為「上清宮」。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上清宮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我沒有具體的古代寫法資料,無法直接給出詳細的古代寫法。
1. 他修行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至上清宮覓得道的真谛。
2. 上清宮内有許多高人,他們都是修煉到了很高的道教層次的人。
上清宮門、上清宮仙、上清宮士、上清宮經、上清宮道
上清道、上清居、上清天庭
俗世塵寰、下界凡塵、下清境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