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意思、兒童的詳細解釋
兒童的解釋
[children] 年紀小于少年的幼孩
兒童相見不相識。——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
詳細解釋
古代凡年齡大于嬰兒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兒童,現代隻指年紀小于少年的幼孩。《列子·仲尼》:“聞兒童謡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 唐 杜甫 《羌村》詩之三:“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清 金人瑞 《下車行》:“兒童合掌婦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謳。” 巴金 《探索集·訪問廣島》:“我看見許多健康活潑的 廣島 兒童,在他們周圍開放着美麗的鮮花。”
詞語分解
- 兒的解釋 兒 (兒) é 小孩子:兒戲。 年輕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兒。兒女情。 男孩子:兒子。生兒育女。 雄性的馬:兒馬。 女 兒 (兒) 作助詞(同前一字連成一個卷舌音):小孩兒。 女 筆畫數:; 部
- 童的解釋 童 ó 小孩子:兒童。童工。童謠。童話。童心。童趣。童真。 舊時未成年的仆人:書童兒。 沒有結婚的:童男。童女。童貞。 未長成的:童牛(沒長角的小牛)。 秃:童山。頭童(喻人秃頂,如“童童齒豁”)。
網絡擴展解釋
“兒童”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定義與年齡範圍
-
基本概念
兒童指從出生到成年之前的人類個體。現代普遍采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定義,即18歲以下的任何人。古代則将“年齡大于嬰兒但未成年的群體”統稱為兒童,涵蓋範圍更廣。
-
年齡細分
不同場景下對兒童階段的劃分存在差異:
- 醫學角度:1歲以下為嬰兒,1-3歲為幼兒,3-7歲為學齡前期,18歲以下統稱兒童;
- 法律與教育角度:通常以18歲為成年界限,如中國批準的相關公約。
古今差異與文學示例
- 古代用法
如杜甫詩句“兒童盡東征”、賀知章“兒童相見不相識”,這裡的“兒童”泛指未承擔成人責任的青少年。
- 現代用法
側重生理與法律意義,明确以18歲為界,強調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權威依據
中國于1991年批準《兒童權利公約》,将“保護18歲以下群體”納入法律框架,成為現代定義的核心依據。
“兒童”一詞的演變反映了社會對未成年人認知的變化:從寬泛的未成人群體,到以科學、法律為基礎的精準界定。如需進一步了解教育或文學中的用法,可參考古詩及教育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兒童: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年齡處于幼年階段的人。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它的部首是兒,筆畫數為7。兒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黍離》這首古詩中。在繁體字中,兒童的寫法保持不變。古時候漢字寫法也是類似的。例如,兒可以寫為兒,童可以寫為僮。關于兒童的例句可以是“這個公園裡有很多兒童在玩耍”。兒童可以通過組詞來表示不同的意義,例如兒童節、兒童醫院等。與兒童意思相近的詞有孩子、小孩、娃兒等。而與兒童意思相反的詞有成人、成年人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