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存的意思、兼存的詳細解釋
兼存的解釋
都存有;都具備。 唐 杜甫 《秋峽》詩:“常怪 商山 老,兼存翊贊功。” 唐 李銑 《孫武試教婦人戰賦》:“蓋利德之并用,故文武而兼存。”
詞語分解
- 兼的解釋 兼 ā 加倍,把兩份并在一起:兼旬(兩個十天)。兼程。兼并。 同時涉及或所具有的不隻一方面:兼而有之。兼收并蓄。兼顧。兼職。兼任。兼課。 筆畫數:; 部首:丷; 筆順編號:
- 存的解釋 存 ú 東西在那裡,人活着:存在。存亡。生存。 保留,留下:保存。留存。存照。存疑。去僞存真。 寄放:寄存。 停聚:存水。 懷有,懷着:存心。不存任何奢望。 亡去取 筆畫數:; 部首:子;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兼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都存有;都具備”,強調多種事物或特征的同時存在或和諧共存。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詞義:指兩種或多種不同屬性、看似矛盾的事物共同存在或實現。例如,在文化、哲學語境中常用來描述對立元素的統一性(如“文武兼存”)。
二、詳細解釋
- 共存性:強調事物并非互斥,而是和諧共處。例如唐代李銑《孫武試教婦人戰賦》中“利德并用,文武兼存”,體現道德與功利的平衡。
- 涵蓋範圍:可用于具體事物(如文獻、資源)或抽象概念(如品質、思想),如杜甫《秋峽》詩中“兼存翊贊功”,指功績與德行兼具。
三、用例與出處
- 古籍用例:唐代文獻中常見,如杜甫、李銑的詩賦,多用于表達複合型成就或多元融合的理念。
- 現代應用:可用于描述文化兼容(如“傳統與現代兼存”)或資源整合(如“功能與美觀兼存”)。
四、字義拆解
- “兼”:本義為“合并、加倍”,引申為“多方面涉及”。
- “存”:指存在、保存,強調持續狀态。
“兼存”不僅描述事物的共存,更蘊含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常見于文學、哲學及日常表達中。如需更全面例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兼存
《兼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第一個字是“兼”,第二個字是“存”。
兼
這個字的部首是“兒”,總共有十畫。它的簡體和繁體字都是一樣的。
存
這個字的部首是“子”,總共有六畫。它的繁體字為「存」。
《兼存》這個詞的來源是古代漢語,意為“同時存在”或“并存”。它由“兼”和“存”兩個意義相對的字組成,表示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概念可以同時存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一種稱為“繁體字”的字體形式,它與現代常用的簡化字有所區别。《兼存》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兼存」。
以下是一些使用《兼存》這個詞的例句:
- 他們盡力使得節儉和奢華能夠兼存。
- 這個項目需要兼存經濟效益和環境可持續性。
- 這個藝術作品将傳統和現代元素兼存。
以下是一些與《兼存》相關的組詞:
- 兼顧:同時考慮到兩個或多個方面的需求。
- 并存:兩個或多個事物在同一時間或空間内同時存在。
近義詞:并存、兼容、共存。
反義詞:互斥、排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