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蹻足抗首”。踮起腳跟,仰起頭。形容熱切期望的樣子。
“跷足抗首”是一個漢語成語,發音為qiāo zú kàng shǒu,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踮起腳跟、仰起頭的樣子,多用于表達熱切期望或恭敬迎接的場合。
詞義解析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最早見于西漢揚雄的《長楊賦》:“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綏,莫不跷足抗首,請獻厥珍。”。此句描述外族首領因仰慕漢朝德政,紛紛踮腳仰首、獻上珍寶的情景,體現對權威的臣服與熱切歸附。
使用場景
語法與延伸
成語結構為聯合式,可作謂語或狀語(例:衆人跷足抗首,靜候佳音),感情色彩中性,多用于書面語。
“跷足抗首”通過動作刻畫心理狀态,既可用于具體場景(如迎接),也可抽象表達期盼之情。其古典出處和形象化的表達使其在漢語中具有獨特的表現力。
《跷足抗首》這個詞源自《詩經·缯》中的一句詩:“于嗟骊姬,自古皇後,跷跷跳跳,自稱不已。”這句詩表達了古代婦女對自己地位的追求和渴望。
《跷足抗首》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跷”、“足”和“抗首”三個部分。
“跷”的部首是“足”,總共有13畫。
“足”的部首是“走”,總共有7畫。
“抗首”的部首是“首”,總共有9畫。
《跷足抗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婦女對尊嚴和平等的追求,表達了婦女們不滿現狀的情緒。
在繁體字中,“跷足抗首”是“僑足抗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跷足抗首》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為:
跷 - 土上三橫, 上面加個撇
足 - 向左下劃一橫, 上面畫一個彎曲的橫
抗 - 豎畫兩個短的豎,中間寫一個橫
首 -左右兩撇, 中間畫個斜線
他妹妹每天都跷足抗首地要求平等待遇。
跷足、跷起、足球、足迹、抗争、抗議、首要、首領、首富
抗衡、抗拒、跷腳
順從、卑躬屈膝、趨炎附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