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迹。 唐 李翺 《百官行狀奏》:“但指事説實,直載其詞,則善惡功跡,皆據事足以自見矣。”
功業與勞績。 清 戴名世 《書閻甯前墓志後》:“餘既繕寫一通,以復于 石秋 ,而復書其後如此。至 寧前 之功蹟,誌已詳之矣。”
功勞和事迹。《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附錄 漢 班固 曰:“治民則 黃霸 …… 趙廣漢 之屬,皆有功迹見述於後。”
“功迹”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功勞和事迹,強調個人或群體在特定事件或曆史進程中留下的具體貢獻和成就。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史記》《荀子》等文獻用例,或查閱曆史類詞典。
《功迹》指的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或者突出貢獻。它代表着一段值得稱道的人生曆程或者一項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事業。
《功迹》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力”、“工”和“刂”三個部首,其中“力”表示力量,是一個重要的象形兼會意字;“工”表示手工或者事物的制作;“刂”表示刀,是一個常見的偏旁部首。整個詞共有12個筆畫。
《功迹》這個詞最早見于《周禮·樂書·夏康寶之辭》:“勉之以孝友、以辟邪功迹。”在古代文獻中,該詞常用于形容君主或者具有顯赫功績的人。
《功迹》的繁體字為「功蹟」。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功迹」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功」的古體為「工」加上四點,表示人在完成任務時付出的辛勤努力;「迹」的古體為「辵」加上「耑」,強調行動的軌迹和留下的痕迹。
1. 他的科學研究在國際上取得了重大的功迹,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2. 孔子的子弟們秉承先賢的精神,為中華文化發展做出了卓越的功迹。
1. 曆功迹(功勳):指曆史上曾經取得的卓越功績。
2. 立下功迹(立下戰功):指在戰争中獲得的傑出成就。
3. 偉大功迹(偉績):指具有巨大影響力和曆史意義的成就。
1. 功績:指在某一領域或者某一事業上取得的有價值的成就。
2. 業績:特指商業、經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業務表現。
敗迹:與功迹相對立,指過去一段時間所留下的不好的影響或者失敗的經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