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辟士的意思、辟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辟士的解釋

謂征召、任用人。《南史·宋紀上·武帝》:“十二年正月, 晉帝 詔帝依舊辟士,加領平北将軍、 兗州 刺史,增督 南秦 ,凡二十二州。”《舊唐書·韋夏卿傳》:“始在 東都 ,傾心辟士,頗得才彥,其後多至卿相,世謂之知人。” 宋 曾鞏 《送蔡元振序》:“古之州從事,皆自辟士;士亦擇所從,故賓主相得也。”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自是之後,州郡辟士之權,浸移於朝廷。”參見“ 辟除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辟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征召、選拔并任用人,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用例

3.延伸字義

4.文學引用

5.相關辨析

“辟士”反映了古代人才選拔制度,強調主動征召和任用。其讀音為pì shì,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多音字和通假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史》《舊唐書》等古籍(來源綜合自)。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辟士

辟士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了“辟”和“士”兩個字。

辟的部首是辛,筆畫數為9畫。它的本義是害怕、忌諱。辟士中的“辟”字,由辛部表示本義。

士的部首是土,筆畫數為3畫。它的本義是士兵,後被引申為指學者或有文化修養的人。

辟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道教概念。在道教中,辟士是指經過修煉和悟道,成為無欲無求、擁有超凡能力的人。

辟士在繁體字中保持了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沒有出現差異。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辟士在古代有多種不同的寫法,例如“辟嗣”、“辟遺”等。這些寫法也都與辟士的本義相符。

以下是辟士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修煉多年成為一名辟士。

2. 辟士能夠超越塵世的束縛。

組詞:辟谷、辟邪、辟謠、辟疆、辟析。

近義詞:道者、仙者、修行者。

反義詞:凡夫、俗人、無知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