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善根的意思、善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善根的解釋

佛教語。梵語意譯。謂人所以為善之根性。善根指身、口、意三業之善法而言,善能生妙果,故謂之根。《維摩诘經·菩薩行品》:“護持正6*法,不惜軀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 南朝 陳 徐陵 《上智者禅師書》:“既善根微弱,冀願力莊嚴。” 唐 柳宗元 《送文暢上人登五台遂遊河朔序》:“道源生知,善根宿植。”《舊唐書·高祖紀》:“弘宣勝業,修植善根。”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善根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善根”是佛教術語,指個體内在能生發善行與美德的根本力量,其核心在于通過身、口、意三業的清淨積累,形成修行的基礎。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善根源自梵語kuśala-mūla,意為“善的根本”。在佛教中,它指通過善念、善行和智慧積累的功德,如同植物的根系,能持續生長善法并結出福報之果(如幸福、解脫等)。


二、佛教經典釋義

  1. 三善根(核心構成):

    • 不貪善根:對物質欲望(如名利、美色)不執着,保持清淨心。
    • 不嗔善根:對衆生無怨恨心,以慈悲待人,不損害他人。
    • 不癡善根:通曉世間法與佛法,明辨善惡、罪福,以般若智慧為根基。
  2. 作用機制: 善根能破除惡業(貪、嗔、癡三毒),并通過持續修行使善法“堅固不可拔”。例如,護持正法、種善因等行為均依賴善根的推動。


三、現代意義


四、重要性

佛教強調,今生能接觸并信奉佛法,皆因過去世積累的善根成熟。因此,修行者需通過持戒、禅定等方式不斷增長善根,以達至解脫。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維摩诘經》《大品般若經》等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善根的意思

《善根》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具備善良品質或積累善行的根本。其中,“善”指的是善良、美好,而“根”則代表根本、根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善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口”和“木”,其中“口”表示言語,而“木”表示樹木。它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善根》一詞來源于佛教,強調修行者應該通過善行和善心的積累來建立自己的根基,以達到脫離苦難和追求解脫的目标。

繁體字

《善根》的繁體字為「善根」,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善根》曾有不同的書寫方式。其中一種是用「善艮」來表示,艮是一種地支用字,代表山的意思,寓意着根深蒂固的意義。

例句

1. 他憑借自己多年的善行積累,達到了修行的境界,真可謂是具備了一顆善根。

2. 善根的種子需要我們每天不斷澆灌,方能生根發芽,開出美麗的花朵。

組詞

1. 善行:行為端正、善良的事迹或行為。

2. 善心:美好、慈祥的心靈。

3. 善舉:具有善意和價值的行動或舉動。

近義詞

1. 善良:指人的品性好,心地善良。

2. 德行:指人的品德、道德行為。

3. 善行:指人的善良行為、善意之舉。

反義詞

1. 惡根:指不善良、邪惡的根本。

2. 罪惡:指不道德、惡劣的行為或品質。

3. 邪惡:指邪惡、不正派的行為或心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