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章作法。 晉 陶潛 《責子》詩:“ 阿宣 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然文術多門,各適所好,明者弗授,學者弗師。” 魯迅 《集外集·選本》:“凡是對于文術,自有主張的作家,他所賴以發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張的手段,倒并不在作文心,文則,詩品,詩話,而在出選本。”
(2).文章學術。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 漢高祖 雖不喜儒, 文 景 二帝,亦好刑名 黃 老 ,而當時諸侯王中,則頗有傾心養士,緻意于文術者。 楚 , 吳 , 梁 , 淮南 , 河間 五王,其尤著者也。”
“文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文章作法
指文學寫作的原則與技巧,強調創作中的方法論。例如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風骨》中提到“文術多門,各適所好”,說明不同作者對寫作技巧的偏好各異。
2. 文章學術
廣義上也可指與文學相關的學術研究或理論體系。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曾用此詞描述漢代文學的發展脈絡。
古代文論中的體現
現代語境下的擴展
魯迅在讨論選本作用時,提到“文術”是作家表達主張的重要途徑,将其與文學批評結合。
若需更深入的文獻考據,可參考陶潛、劉勰及魯迅相關著作原文。
《文術》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作為名詞時,它可以指文學藝術、書法繪畫等方面的技藝和技巧;作為動詞時,可以表示運用文字進行表達或者表示從事文藝創作。
漢字《文》的部首是“文”,它表示文字和文化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4。
漢字《術》的部首是“木”,它表示木材、木頭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5。
《文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和文化發展。在古代,人們使用文字進行交流和記錄,逐漸形成了文學藝術、書法繪畫等方面的技藝和技巧,于是有了《文術》這個詞。
《文術》的繁體字為「文術」。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些不同。以《文》為例,古代的寫法更加象形,形狀類似一個站立的人,并且多有衣冠之類的裝飾;而《術》的古代寫法則更加接近樹木的樣子,上方多有較大的橫筆。
1. 他精通文術,寫出了一篇優美的文章。
2. 他在書法領域有很高的造詣,是一名文術大師。
文藝、文學、書術、詩術、文化、文明、文化藝術。
文學、文化、藝術、寫作、書法。
笨拙、纖巧、無知、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