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廉裾 ”。廉潔孤傲。《史記·酷吏列傳》:“ 禹 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漢書·酷吏傳·趙禹》作“廉裾”。 顔師古 注:“裾亦傲也,讀與倨同。”
"廉倨"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曆史語用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構成 "廉"本義指堂屋側邊,《說文解字》釋為"堂之側邊也"(《漢語大詞典》第4冊,第123頁),後引申出棱角分明、品行端方之意;"倨"在《說文》中解作"不遜也"(《漢語大詞典》第1冊,第1573頁),原指傲慢姿态。二字組合形成矛盾修辭,特指士人既保持方正品格又不曲意逢迎的特殊處世态度。
二、曆史語用特征 該詞集中見于漢代典籍,尤以《史記》《漢書》為要:
三、語義演變 唐宋以降逐漸分化為兩個語義分支:
權威參考資料: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修訂版)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影印本)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廉倨”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廉”和“倨”兩字組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廉”指廉潔正直、不貪圖私利;“倨”本義為傲慢,但在“廉倨”中引申為剛直、不卑屈的姿态。組合後形容人品格高尚、廉潔自律且保持獨立氣節,不為外物所動。
需注意“倨”在此非貶義,而是強調不妥協的态度,與“廉”共同構成對道德操守的極高要求。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史記》《漢書》相關篇章。
泊隆通不介意谄施吃糧搊撮典守奉止分稅制負版絝附帶民事訴訟浮踴高台絓閡好奇呵導和煦花苞花兒匠黃媪惶沮歡慰互相推诿翦刷湔雪枷稍晶籠荊室決汩枯腔斂袂曆來鄰壁琳瓊綠蓑青笠慢工出細貨瞞瞞茂齡猕猴池霈洽憑白無故戗風輕賦青襫任職相盛怒神機十二衣疏稿送往貪驩檀炷鐵山推原罔像晚婆娃子幄次瞎榜獬廌卸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