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禀給的意思、禀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禀給的解釋

亦作“禀給”。猶禀食。《後漢書·南匈奴傳》:“其年,南部苦蝗,大飢, 肅宗 稟給其貧人三萬餘口。”《資治通鑒·晉懷帝永嘉五年》:“民失業,歸 慕容廆 者甚衆, 廆 稟給遣還,願留者撫存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六丁》:“獨學舍禀給皆久廢,用兵已來,捐貲者率許在籍肄業……雍中人才寥寥,素餐為慚耳。”參見“ 稟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禀給”的漢語詞典釋義

“禀給”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禀”與“給”組合而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文獻用例,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禀”古通“廪”,指官府發放的糧食或物資;“給”意為供給、供應。因此,“禀給”指官府或上級向特定對象(如官員、士兵、民衆)提供生活必需的物資或資金,強調官方性質的供給行為。例如《宋史·職官志》載:“邊戍軍士,皆由朝廷禀給。”

  2. 詞源與詞性分析

    • 禀:《說文解字》釋為“賜谷”,本義為官府糧倉,引申為受賜、領受。
    • 給:《玉篇》注為“相足也”,即充足供應。

      兩字連用為動詞,常見于古代公文與史籍,表“官方供給”或“按需分配”。

  3. 曆史用例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財政制度。如《資治通鑒·唐紀》提及:“州縣禀給流民,以安其居”,指地方政府赈濟災民。此用法突顯其行政與救濟功能。

  4. 現代語義擴展

    現代漢語中,“禀給”一詞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曆史文獻研究、古漢語教學中仍具解釋價值。部分方言或特定語境下,可引申為“按需分配資源”的廣義概念。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禀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文獻用例

3.字義分解

4.現代使用與權威性

提示

如需深入研究,建議參考《後漢書》《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或權威辭書(如、)。

别人正在浏覽...

八窗玲珑白暗兵不汙刃不剌頭钗股篆暢唓超邁仇讐刺促大熟典法東瞧西望反正一樣風散風源負慝剛玉功蓋天地攻剽弘毅黃串餅滉瀁猾役揮斥八極裌襖冀方靜寞墾殖指數扣頭苦境了佻梁山伯令丙陵岡爐火純青馬缰繩眄眄蜜餅敏周木鞋穆遠炮石骈首就僇評頭品足潛深秦鑒虬蓋曲賜任重緻遠商韓飾玩壽屏帥首順俯書儀殊卓唆哄調息忳摯違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