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魚的意思、黃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魚的解釋

(1).魚名。(1)鳣的别名。《爾雅·釋魚》“鱣” 晉 郭璞 注:“鱣,大魚,似鱏而鼻短,口在頷下,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今 江 東呼為黃魚。” 唐 杜甫 《黃魚》詩:“日見 巴東峽 ,黃魚出浪新。”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三·鳣魚》﹝釋名﹞:“黃魚,蠟魚,玉版魚。”(2)海魚。分大黃魚、小黃魚兩種。也稱石首魚、黃花魚。《三國志·吳志·薛綜傳》:“侵虐百姓,彊賦于民,黃魚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

(2).舊時指輪船水手、汽車司機等為撈取外快而私帶的旅客。 洪深 《雞鳴早看天》第二幕:“規定帶幾個客人,就隻能帶幾個;多一條黃魚都不能行的。” 沙汀 《航線》:“三個‘黃魚’筆直地站在船主面前,枯黃的手指捏6*弄着鈕扣和衣領子。”

(3).指金條。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 朱延年 以為又提到那五十兩黃金的事,趕緊表明,‘欠他那五條黃魚,等我複業,生意發達了,一定還他。我知道他念念不忘這五條黃魚,他就沒想到我目前的困難。’”

(4).舊時 蘇南 一帶稱大腳女子為黃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這裡 南京 人,叫大腳妓女做黃魚。” 蘇曼殊 《绛紗記》:“此亦由於黃魚學堂之害。”自注:“ 蘇 俗稱女子大足為黃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黃魚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黃魚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生物學定義

  1. 基本屬性
    黃魚學名Larimichthys crocea,屬石首魚科黃魚屬,是我國傳統“四大海産”之一。分為大黃魚(體長40-50厘米)和小黃魚(約20厘米),兩者形态相似,主要區别在體型和椎骨數量。

  2. 形态特征

    • 體側扁,呈金黃色或灰白色,背部有三行骨甲,尾部有分叉。
    • 頭大,側線以下有分泌黃色物質的腺體,頭部有兩顆堅硬耳石(魚腦石),故别名“石首魚”。
  3. 分布與習性
    主要分布于東海、黃海、南海,以舟山漁場最著名。屬肉食性,以魚蝦為食。

二、引申含義

  1. 舊時俚語

    • 指輪船水手、汽車司機等私帶的旅客(用于撈取外快)。
    • 方言中代指金條。
  2. 曆史典故
    古文獻《爾雅》《三國志》等記載,黃魚曾指鳣(中華鲟)或作為賦稅象征,如“黃魚一枚收稻一斛”。

三、文化意義

黃魚因肉質細嫩鮮美,成為家常及宴席常見食材,梁實秋曾描述春夏之交北方“家家大吃黃魚”的盛況。其魚鳔可制魚膠,魚腦石有止血功效。


注:部分引申義現已不常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生物學特征可參考(搜狗百科)等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魚

黃魚,字面意思是指顔色為黃色的魚類,主要指黃色鲽魚。在中國北方的一些地區,黃魚還可以指黃花魚。當用作常用詞時,黃魚也可以代指其他黃色的魚類。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魚的拆分部首是「魚」,表示與魚有關。黃魚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黃魚一詞的發源和來源尚不确定,但在中國曆史上已經出現了很久。黃魚作為食材,在中國烹饪中有着悠久的使用曆史。在南方地區,尤其是海邊城市,黃魚常被用于制作傳統的菜肴,有着豐富的口味和營養價值。

繁體

黃魚的繁體字為「黃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黃魚”,其中「魚」為古代對「魚」的寫法,「黃」表示黃色。

例句

1. 今天晚餐我們要做香煎黃魚。

2. 在漁民的眼中,黃魚是美味的代名詞。

組詞

1. 黃鳍魚

2. 黃魚炖豆腐

3. 黃魚湯

近義詞

1. 黃色魚類

2. 黃花魚

反義詞

1. 綠魚

2. 藍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