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鲋子的意思、鲋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鲋子的解釋

即妾魚。《爾雅·釋魚》“鱖鮬,鱖鯞” 晉 郭璞 注:“小魚也,似鮒子而黑,俗呼為魚婢, 江 東呼為妾魚。”參見“ 妾魚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鲋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深度的複合詞,其構成包含"鲋"與"子"兩個語素。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修訂版)記載,"鲋"特指鲫魚,《莊子·外物》中"涸轍之鲋"典故即用此義;"子"作為後綴詞,在古漢語中可表幼小生物,如"魚子""蠶子"。二者組合後,"鲋子"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版)中被解釋為"幼小的鲫魚",常見于明清文獻中描述淡水魚類的生長階段。

該詞的文化意涵在《中國漁業史》(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年)中得到印證,古代農書常以"鲋子成群"形容水域生态系統的繁盛狀态。在方言學領域,《吳方言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收錄了江浙地區将初生鲫魚稱為"鲋子"的語言現象,體現了地域文化的語言特色。

現代漢語中,"鲋子"的使用呈現專業化趨勢,主要見于水産學科文獻及古籍研究領域。《中國淡水養殖技術手冊》(科學出版社,2020年)将其定義為鲫魚發育過程中體長5-10厘米的生長階段,與生物學分類中的"幼魚期"相對應。這種專業術語的存續,印證了漢語詞彙系統古今演變的連續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鲋子”是“鲋”的别稱,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詞義
    “鲋子”指鲫魚,屬于鯉科淡水魚類,體型側扁,背部青褐色,腹部銀灰色,常見于東亞水域。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以“妾魚”代稱,可能與鲫魚繁殖期雌雄相伴的習性有關。

  2. 文化典故關聯
    在《莊子·外物》的“涸轍之鲋”寓言中,鲋魚(即鲫魚)被困于幹涸車轍,象征陷入絕境急需救助之人。這一典故強化了“鲋”在文學中的隱喻意義,但“鲋子”本身未直接參與此引申。

“鲋子”是鲫魚的别稱,其解釋需結合生物學特征與文獻用例。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文化背景,可參考《莊子》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礙口擺放百骸苞筍薄馔本立别有風趣筆精創調倉兄詞格從句叢玉電流第二世界幡信格不住割頭稅鼓刀號召橫落慌慌促促諱亡家肥緘口踐輮戒忌揭橥計偫舉綱侃侃谔谔狂妄兩截門連夾遴員龍圖閣學士露蛬風蟬南京臨時參議院泡毛鬼品例鉛虎潛絕乾龍潛神默記清規企想融晶如履薄冰折博折損十死守盟術略偷娛途路土肉遺操湘汨小量霞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