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桂棹 ”。1.桂木制的劃船工具。《楚辭·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 王夫之 通釋:“櫂,篙也。”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泛舟漢水往萬山應教》:“桂棹桬棠船,飄揚橫大川。” 明 夏完淳 《長歌》:“瓊弁玉蕤珮珊珊,蕙橈桂櫂淩迴瀾。”
2.指船。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劉孝綽書》:“曉河未落,拂桂棹而先征;夕鳥歸林,懸孤帆而未息。” 唐 王維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詩:“行當浮桂櫂,未幾拂荊扉。” 元 陳旅 《送王緻道代祠北嶽北海濟渎南鎮》詩:“山下靈風吹桂櫂,雲邊仙樹拂丹梯。”
“桂櫂”是漢語古典文學中的詞彙,現詳細解釋如下:
桂指桂木(即桂花樹材質),櫂同“棹”(zhào),意為船槳。組合後字面含義為桂木制成的船槳,常引申為華美的船具或借指船隻。
該詞多見于詩文,例如《楚辭·九歌》中“桂櫂兮蘭枻”一句,以桂木船槳與蘭木船舷并列,營造出香草環繞的高潔意境,常用于比喻隱士泛舟或君子超脫世俗的情懷。
在古漢語中,“桂”“蘭”等香木常象征品格高潔,因此“桂櫂”不僅指實物,更承載着對人物情操或環境雅緻的隱喻,如唐宋詩詞中常用以烘托山水隱逸主題。
(注:以上釋義綜合古典文獻用例及字源分析,具體語境需結合原文進一步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