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匣的意思、拜匣的詳細解釋
拜匣的解釋
[a small case used to present invitations or gifts when paying a visit] 舊時放柬帖、封套等的長方形扁木匣,用于拜客或送禮
詳細解釋
亦稱“ 拜帖匣 ”。舊時拜客、送禮時放置柬帖、禮封和零物之類的長方形扁木匣。《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此病惟有 前門 棋盤街 定神丸一服立效,恰好拜匣中帶得在此。” 明 王骥德 《題紅記·金水還題》:“書童,你另拾一片紅葉,取我拜帖匣裡筆硯過來,待我也題詩一聯,回他人去。”《天雨花》第一回:“天明各各抽身起,大爺梳洗盡完成,既濟金丹來藏好,收入隨身拜匣盛。”《單口相聲傳統作品選·怯跟班》:“叫趕車的拿着拜匣充跟班兒的?那叫人家看了還不笑掉牙呀!”
詞語分解
- 拜的解釋 拜 à 表示敬意的禮節: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拜忏。禮拜。回拜。 恭敬地:拜托。拜謝。拜讀。拜别。拜谒(.拜見;.瞻仰陵墓、碑碣)。 行禮祝賀:拜年。拜壽。 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某種名義或職位,或
- 匣的解釋 匣 á 收藏東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蓋可以開合:匣子。木匣。梳頭匣。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拜匣”是舊時用于拜訪或送禮時盛放名帖、請柬、禮封等物品的長方形扁木匣,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禮儀屬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定義:拜匣又稱“拜帖匣”,是古代放置拜帖(類似現代名片)、請柬、禮單或小件禮物的容器,通常為木質長方形扁盒,表面簡潔或帶有雕飾。
- 材質:常見紅木、榉木等耐用木材,部分高檔拜匣會配鎖,以防重要文件丢失。
2.用途與功能
- 禮儀象征:拜訪或送禮時,仆役需将名帖、請柬等放入拜匣中遞送,以示正式與尊重。
- 收納功能:除傳遞文書外,也用于存放租約、房契等重要文件,兼具保險箱作用。
3.文化内涵
- 社會禮儀:拜匣的使用反映了古代等級制度和社交規範,尤其在士紳階層中不可或缺。
- 文學體現:清代小說《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中多次提及拜匣,側面印證其曆史普及性。
4.曆史演變
- 使用場景:明清時期尤為盛行,常見于官宦、富商家庭,後隨社會變遷逐漸消失。
- 現代價值:作為小衆收藏品,拜匣被視為研究古代社交禮儀和工藝美術的實物資料。
例句參考:
-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當下開了拜匣,稱出束脩銀伍錢,做個封筒,封了。”
- 《海上花列傳》中曾以拜匣存放租約,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總結來看,“拜匣”不僅是古代禮儀的載體,更是社會身份和文書管理的實用工具,其設計、用途均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細節與考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拜匣(bài xiá)這個詞意指向某人或事物表示尊敬、崇拜或敬仰之情。它由兩個部首組成:拜(手)和匣(盒子)。
拜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的祭祀儀式,人們将供奉神靈的物品放在裝有祭品的匣子中,再以拜的方式表示對神靈的敬意。
在繁體字中,拜匣保持相同的書寫形式。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拜匣的拜字曾以㚍作為其象形形式,表示雙手向後抱拜之狀。
以下是拜匣的例句:
1. 他對老師拜匣,表示感謝之情。
2. 她在廟前拜匣,祈求平安和好運。
拜匣的組詞可有拜謝、拜訪等。
近義詞:敬禮、緻敬。
反義詞:蔑視、輕視。
希望這些回答能幫到您!如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繼續幫助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