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柴毀的意思、柴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柴毀的解釋

謂居喪哀甚,瘦損如柴。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太夫人薨,公每哭嘔血,杖而後起。上見公柴毀,泣曰:‘朕遂不識卿,卿事朕君父一緻,遂至於滅性,可謂孝子。’”《新唐書·膠東王道彥傳》:“荷土就墳,躬蒔松柏,偃廬柴毀,雖親友不復識。”參見“ 柴毀骨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柴毀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極度哀痛或疾病導緻身體極度消瘦、形銷骨立的狀态。該詞由"柴"與"毀"二字構成複合語義:"柴"取《說文解字》中"小木散材"的本義,引申為幹枯細瘦之狀;"毀"據《廣雅·釋诂》訓作"虧也",指身體遭受損害。二者合稱形象地描繪出人體如同枯枝般消瘦受損的狀态。

在具體使用中,柴毀多用于形容守喪期間因過度悲傷導緻的形貌變化。唐代《新唐書·李程傳》記載"居母喪,柴毀骨立",宋代《宋史·韓維傳》亦有"居父喪,柴毀骨立"的表述,均體現了該詞在古代喪儀語境中的典型用法。從詞義演變觀察,柴毀的語義場已從專指喪親之痛擴展至泛指各種原因造成的嚴重消瘦狀态。

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将柴毀定義為"居喪哀甚,骨瘦如柴",而《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版)則強調其"形容因守孝過度哀傷而極度消瘦"的特質。這一詞條在《辭源》(第三版)中收錄于木部,标注為"形容居喪哀痛,形銷骨立"。

需特别說明的是,柴毀在現代漢語中屬于罕用書面語,主要見于曆史文獻及文言作品。其近義詞包括"骨立""形銷"等,但柴毀更側重表達因特定情感(如喪親之痛)引發的生理變化,具有明确的情感指向性。

網絡擴展解釋

“柴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ái huǐ,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權威性綜合判斷:

一、主流含義(源自高權威文獻)

指因過度哀痛導緻身體消瘦如柴,多用于描述古代喪禮中的極端悲痛狀态。


二、其他解釋(低權威文獻)

部分現代資料将其解釋為“因小事毀大事”(如因柴火管理不善引發火災),但這種用法缺乏古籍佐證,可能是望文生義的引申。


使用建議

  1. 文學/曆史場景:優先采用“居喪哀毀”的本義,注意結合上下文。
  2. 現代比喻:若需表達“因小失大”,建議使用更通用的成語(如“因噎廢食”),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不知自量長天日單價打山登平第恐抵瑕端恪反經合道籓籠宓子賤葛天還心願鶴頂草洪甯紅錢鴻鴈化人廠谏司尻門子樂衎冷清厘革禮羅臨見慮化謾誺沒來曆沒中對密密匝匝烹茶青闆氣聽羣靈去甚去泰三教圖啬吝上谕省魁申挺舍越食國師母使愚使過說風說水殊源四恩探監頭雞投轄推方屠裂土音惋愕尾瑣夏五狎笑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