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柴毁的意思、柴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柴毁的解释

谓居丧哀甚,瘦损如柴。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太夫人薨,公每哭呕血,杖而后起。上见公柴毁,泣曰:‘朕遂不识卿,卿事朕君父一致,遂至於灭性,可谓孝子。’”《新唐书·胶东王道彦传》:“荷土就坟,躬蒔松柏,偃庐柴毁,虽亲友不復识。”参见“ 柴毁骨立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柴毁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因极度哀痛或疾病导致身体极度消瘦、形销骨立的状态。该词由"柴"与"毁"二字构成复合语义:"柴"取《说文解字》中"小木散材"的本义,引申为干枯细瘦之状;"毁"据《广雅·释诂》训作"亏也",指身体遭受损害。二者合称形象地描绘出人体如同枯枝般消瘦受损的状态。

在具体使用中,柴毁多用于形容守丧期间因过度悲伤导致的形貌变化。唐代《新唐书·李程传》记载"居母丧,柴毁骨立",宋代《宋史·韩维传》亦有"居父丧,柴毁骨立"的表述,均体现了该词在古代丧仪语境中的典型用法。从词义演变观察,柴毁的语义场已从专指丧亲之痛扩展至泛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严重消瘦状态。

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将柴毁定义为"居丧哀甚,骨瘦如柴",而《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版)则强调其"形容因守孝过度哀伤而极度消瘦"的特质。这一词条在《辞源》(第三版)中收录于木部,标注为"形容居丧哀痛,形销骨立"。

需特别说明的是,柴毁在现代汉语中属于罕用书面语,主要见于历史文献及文言作品。其近义词包括"骨立""形销"等,但柴毁更侧重表达因特定情感(如丧亲之痛)引发的生理变化,具有明确的情感指向性。

网络扩展解释

“柴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ái huǐ,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文献权威性综合判断:

一、主流含义(源自高权威文献)

指因过度哀痛导致身体消瘦如柴,多用于描述古代丧礼中的极端悲痛状态。


二、其他解释(低权威文献)

部分现代资料将其解释为“因小事毁大事”(如因柴火管理不善引发火灾),但这种用法缺乏古籍佐证,可能是望文生义的引申。


使用建议

  1. 文学/历史场景:优先采用“居丧哀毁”的本义,注意结合上下文。
  2. 现代比喻:若需表达“因小失大”,建议使用更通用的成语(如“因噎废食”),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悖狂边戍裱绫惨急肠衣宸聪痴客尺蘖翠麟诞毓电沫地重独摇芝恶发范准丰堂逢值簠簋不脩复利覆射高山仰之更改鼓牀贵赫黄澒禁牒金龠酒肉兄弟剂限冷冽灵源流汗留连论诗六月霜乱机孽冤盘积固畜皤皤国老傔从铅田倾谄穷鉴妻贤夫祸少人贩子乳水扫庭折死驶步市廛水道孰视肆奢松嘴頽魄亡口无堪五噫歌贤范仙人博士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