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perial edict] 古時皇帝以诏書形式發布的命令、告示
1840年鴉片戰争以後的一系列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不平等條約,都是從這裡發出“上谕”籤訂的。——《故宮博物院》
即诏書。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五:“上諭蠲免 山西 所欠谷草,大學士臣 吳琠 、臣 陳廷敬 等公疏謝恩。”《文明小史》第八回:“朝廷有過上諭,原説不久就要裁撤釐卡的,怎麼又添了這許多捐局呢?”
“上谕”是中國古代皇帝發布的正式命令或指示,具體解釋如下:
“上谕”是皇帝以诏書形式發布的官方文書,主要用于傳達政令、決策或重大事項的宣告。其名稱中的“上”指皇帝,“谕”即告知、命令,合稱即“皇帝的命令”。清代尤為常見,屬于官方文書的一種,與“聖旨”類似,但更側重日常政務的指令。
現存清代檔案中,嘉慶、道光兩朝的《上谕檔》是研究清代政治的重要史料。
上谕是皇權集中制的體現,兼具法律效力與行政指令功能,尤其在清代成為國家治理的核心工具。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故宮博物院》相關記載或清代檔案資料。
《上谕》是一種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上級頒發的命令或指示。可以理解為上級對下級的要求或通知。
《上谕》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上部是“蔔”字,下部是“言”字。
它的總筆畫數是13畫。
《上谕》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周禮》和《儀禮》這兩部古代禮制典籍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仍然是「上諭」。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以《上谕》為例,古代常用的寫法是橫平豎直,字形稍有變化,但整體依然可辨認。
國王發出了一道上谕,要求全國人民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
與《上谕》相關的組詞有:上令、谕旨、上級、谕令。
與《上谕》意思接近的詞語有:聖旨、诏書、命令。
《上谕》的反義詞可以是下谕,即下級向上級發出的命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