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教圖的意思、三教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教圖的解釋

宋 馬遠 作,畫 老子 、 釋迦 、 孔子 三人。畫上 老子 中坐, 釋迦 立于旁, 孔子 則作禮于前。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三教圖贊》:“ 理宗 朝,有待詔 馬遠 畫《三教圖》。 黃面老子 則跏趺中坐, 猶龍翁 儼立於傍,吾夫子乃作禮於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教圖”是明代畫家丁雲鵬創作的一幅宗教題材繪畫,描繪佛、儒、道三教創始者共坐交談的場景。以下為詳細解釋:

  1. 核心内容
    畫作以虛構的形式呈現了佛教釋迦牟尼、儒家孔子和道教老子三位聖賢共處的畫面。畫面中釋迦牟尼居中端坐,身着紅袍,法相莊嚴;孔子(左)束冠蓄須,着青衣,儒雅敦厚;老子(右)骨骼清奇,穿褐袍,神情專注。這種場景在現實中并不存在,是畫家對三教融合思想的藝術表達。

  2. 創作背景與意圖
    明代儒、道、釋三教逐漸融合,宗教繪畫呈現世俗化傾向。丁雲鵬通過此畫表達對佛、道思想的推崇,同時體現對儒家學說的尊崇。畫中人物脫離傳統程式化形象,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文人審美情趣。

  3. 藝術特色

    • 構圖:三人呈三角形布局,釋迦牟尼的居中位置突顯其核心地位。
    • 技法:衣紋描法圓勁細秀,結合方折筆觸區分衣料質地;設色古樸鮮豔,融合錢選、趙孟頫風格。
    • 細節:背景古樹蒼石象征三教思想的長久生命力。
  4. 相關争議
    宋代馬遠曾作同名畫作(老子居中,釋迦旁立,孔子行禮),但丁雲鵬版本因存世實物(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及明代文化背景更具研究價值。

注:若需了解更完整的圖像細節或曆史考據,可參考故宮博物院相關文獻(來源4、7)。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三教圖》

《三教圖》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三個主要的宗教:儒教、佛教和道教的圖案或插畫。它是三教合一的象征,代表了中國人民對多元宗教信仰的包容和和諧。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教圖》的拆分是由漢字的部首和筆畫組成。其中,“三”的部首是“一”,共一筆;“教”的部首是“⺜”(忄),由3筆組成;而“圖”的部首是“⺝”(囗),由1筆組成。

來源和繁體寫法

《三教圖》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在漢字的繁體寫法中,一般采用「三敎圖」來表示,強調了三個宗教的圓融與和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三教圖」的字形稍有不同。現代漢字中的「三」字原本由「僧」字的上部分組成,意為佛教僧侶。而「教」字則由「孝」字與「夕」(日落)組合而成,表示儒教講究孝道與夕陽文化。最後的「圖」字由左右兩個「言」字構成,代表了道教的修行之道。

例句

他用《三教圖》作為主題,設計了一幅寓意和諧與包容的藝術作品。

組詞

三教合一、教育、圖畫、宗教、和諧、包容

近義詞

三敎圖、三教合一的圖案或畫面

反義詞

分教離教、宗教沖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