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隋炀帝的意思、隋炀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隋炀帝的解釋

(569-618)即“楊廣”。隋朝皇帝。初封晉王。公元600年,以陰謀取代兄楊勇為太子。604年殺父(文帝)即位。征發幾百萬民工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築長城,開辟馳道。又三次發動對高麗的戰争。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激起各地農民大起義,緻使隋朝統治土崩瓦解。後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禁軍将領缢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隋炀帝”一詞包含曆史人物和引申含義兩層解釋,具體如下:

一、曆史人物背景

隋炀帝即楊廣(569-618年),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楊堅次子。他通過政治手段取代兄長楊勇成為太子,并于604年繼位。在位期間的主要事迹包括:

  1. 重大工程: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築長城,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但過度征發民力導緻“天下死于役”的慘象。
  2. 軍事擴張:三次征伐高句麗,消耗國力,激化社會矛盾。
  3. 統治結局:因暴政引發農民起義,618年在江都(今揚州)被禁軍将領宇文化及缢殺,隋朝滅亡。

二、谥號與評價

“炀”是唐朝所賜的惡谥,源自《谥法解》,意為“好内遠禮”“逆天虐民”,指其荒淫無道、濫用民力、治國失策。後世多以此谥號強調其暴君形象,但部分觀點也承認其工程對後世的積極影響(如大運河)。

三、引申含義

在漢語中,“隋炀帝”常被用作比喻,形容專橫跋扈、不顧民生的統治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争議或具體事件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隋炀帝的意思

《隋炀帝》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中國隋朝的第二位皇帝炀帝楊廣。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隋炀帝》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隋(部首:阜,筆畫:8)炀(部首:火,筆畫:8)帝(部首:土,筆畫:4)。

來源

《隋炀帝》這個詞來源于中國曆史,隋朝是公元581年-618年存在的一個朝代,而炀帝楊廣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

繁體

《隋炀帝》的繁體形式為「隋煬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因此《隋炀帝》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但意思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隋炀帝在位期間進行了大規模的工程建設。

2. 隋炀帝是隋朝最後一位皇帝。

組詞

《隋炀帝》這個詞本身已經是由三個字組成的,請問是否需要更多相關組詞?

近義詞

近義詞是指詞義相近或相似的詞語,但對于《隋炀帝》這個詞,沒有明确的近義詞。

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詞義相反的詞語,但對于《隋炀帝》這個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