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隄塘的意思、隄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隄塘的解釋

有堤壩的水塘。《漢書·高帝紀上》“嘗息大澤之陂” 唐 顔師古 注:“蓋於澤陂隄塘之上休息而寝寐也。”《新唐書·地理志五》:“ 高郵 ,上,有隄塘,溉田數千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隄塘(亦寫作“堤塘”)是漢語中一個專指水利設施的複合詞,由“隄”(或“堤”)與“塘”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人工修築的堤壩與蓄水池相結合的防洪、灌溉或儲水工程。以下從詞典釋義、功能及權威引用角度詳細說明:


一、詞義解析

  1. 隄(堤)

    指沿河、湖、海岸邊修建的擋水構築物,主要功能是防禦洪水泛濫或海水倒灌。《漢語大詞典》釋“堤”為“擋水的建築物,多用土石等築成”。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2. 指人工挖掘或圍築的蓄水池,用于儲水灌溉、養殖或調節水流。《辭海》釋“塘”為“水池,堤岸”。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3. 隄塘

    二者結合後,特指通過築堤圍堰形成的水利系統,兼具防洪與蓄水雙重功能。例如《農政全書》載:“隄塘之設,以潴水溉田。”

    來源:明·徐光啟《農政全書·水利篇》。


二、功能與應用

隄塘在古代中國農業社會中至關重要,典型用途包括: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古代典籍

    《淮南子·說林訓》提及:“隄塘成而水不泛濫。”印證其防洪作用。

    來源:漢·劉安《淮南子》,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現代規範

    中國水利部《水利工程技術術語》(GB/T 50095-2014)将“堤塘”列為堤防工程類别,定義為“兼具擋水和蓄水功能的堤壩系統”。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标準,2014年發布。


四、文化延伸

隄塘是中華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如著名的錢塘江海塘(世界文化遺産預備項目),始建于漢代,曆經修繕,至今仍發揮防潮作用,體現古人“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

來源:國家文物局《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2023年更新。

網絡擴展解釋

“隄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文獻用例

  1. 《漢書·高帝紀上》
    唐代顔師古注:“蓋於澤陂隄塘之上休息而寝寐也。”
    ——描述漢高祖劉邦曾在水塘堤岸旁休息的場景。

  2. 《新唐書·地理志五》
    “高郵,上,有隄塘,溉田數千頃。”
    ——說明唐代高郵地區(今江蘇)通過隄塘灌溉農田,規模達數千頃。


功能與作用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書》《新唐書》等古籍或水利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帛背靠背臂膀蔔占暢教喘氣寸意大遍帝載方今番子手該天高山大川狗窦大開貫丳詭祠悍害寒淤鶴禁見棄翦傷焦石澆築節刌解珥敬老尊賢荊薪訣厲覺寝開宴可逆反應躨躨括撮浪穹蘭堂咧咧黧貌論求明贍膩友蜱蛸潛計籤注虬鐘蹂促折除神飛勝負勝會神溜識視鎖铨俗院速拙塌中天齊頭昏眼花焞耀枭私襲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