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瀩的意思、澹瀩的詳細解釋
澹瀩的解釋
蕩漾貌;物影在水中晃動貌。 唐 杜甫 《萬丈潭》詩:“山危一徑盡,岸絶一壁對。削成根虛無,倒影垂澹瀩。”瀩,一本作“ 濧 ”。 宋 尤袤 《遊張公洞》詩:“其南有空穴,澹瀩殷幽黑。” 清 吳光 《遊招隱山六洞》詩:“削鑿 太華 小,澹瀩 神島 連。”
詞語分解
- 澹的解釋 澹 à 恬靜、安然的樣子:澹泊。澹漠。澹薄。恬澹。 水波纡緩的樣子:澹淡。澹澹。 澹 á ㄊㄢˊ 〔澹台〕複姓。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瀩的解釋 瀩 ì 〔澹瀩〕蕩漾;亦指蕩漾的水波,如“倒影垂瀩瀩。” 〔溏瀩〕凍結,如“冰瀩瀩于井幹。”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綜合分析,古漢語詞彙“澹瀩”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釋義
拼音為dàn duì(ㄉㄢˋㄉㄨㄟˋ),指水波蕩漾或物體倒影在水中晃動的樣子。該詞由“澹”與“瀩”組合而成:
- 澹:本義為恬靜、安然(如“澹泊”),但此處側重“水波纡緩”的動态描述。
- 瀩:古文中多指水流動蕩,與“澹”組合強化動态意象。
-
文學意象
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色的幽深與靈動,常見于山水詩文,如“倒影垂澹瀩”表現懸崖倒影隨水波搖曳的意境。
二、應用與例證
-
古詩文用例
- 唐·杜甫《萬丈潭》:“削成根虛無,倒影垂澹瀩” —— 形容山崖倒影隨深潭水波晃動的景象。
- 宋·尤袤《遊張公洞》:“其南有空穴,澹瀩殷幽黑” —— 描述洞穴中水光幽暗晃動的神秘氛圍。
-
現代使用
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僅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中。
三、關聯辨析
- 同義詞:蕩漾、漣漪、潋滟(均描述水波動态,但“澹瀩”更側重物影晃動)。
- 注意:部分古籍中“瀩”或寫作“濧”,屬異體字現象。
建議需深入理解該詞時,可查閱《杜甫詩集》原注或《廣韻》等古代字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澹瀩(dàn lüè)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淡泊甯靜或沉靜平和。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水(氵)部,右邊是熱(炙)部。它共有17個筆畫。
澹瀩這個詞最初來源于《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野有蔓延》一首詩,用來形容湖水平靜甯和的景象。在繁體字中,澹瀩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澹瀩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篆書和隸書時期,澹瀩的形狀更為古樸,筆畫的書寫方式也略有差異。然而,現代的标準字形已經被統一規定,所以現在我們使用的字形相對固定。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的心境澹瀩如水,不受外界的幹擾。
一些與澹瀩相關的組詞有:澹瀩如水(形容心境淡泊甯靜)、澹瀩而閑(形容人生不追求名利)、澹瀩甯靜(形容環境安靜)。
與澹瀩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淡泊、甯靜、平和、安詳。
澹瀩的反義詞是熱鬧,意思是忙碌或喧鬧。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