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栖神的意思、栖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栖神的解釋

亦作“栖神”。1.凝神專一。為道家保其根本,養其元神之術。《淮南子·泰族訓》:“今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靜漠恬淡,訟繆胸中。”《晉書·阮籍傳》:“ 籍 嘗於 蘇門山 遇 孫登 ,與商略終古及栖神導氣之術。”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運象二》:“為道者常淵澹以獨處,每栖神以遊閑。”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三:“百關彌調暢,方寸益清越。栖神合虛無,洞覽周恍惚。”

(2).謂死後安息。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汝水》:“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蔭, 尹公度 之所栖神處也。” 宋 贊甯 《宋高僧傳·習禅·太毓》:“九月合朔,色相不動而示滅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臘五十八……十月,栖神于院之庭,從其宜也。”

(3).指止息,安居。 明 汪道昆 《高唐夢》:“神女請坐。聞神女栖神 高唐 之上,那 高唐 風景若何?”

(4).猶入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習禅·帛僧光》:“ 光 於南山見石室,乃止其中,安禪合掌,以為栖神之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栖神"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方面進行闡釋:

  1. 栖止心神;凝神專一 (道家修煉術語):

    • 這是"栖神"最核心的含義,源于道家修煉思想。指收斂、安定紛雜的心神意念,使其專注于一處或歸于甯靜虛無的狀态。類似于"凝神"、"入靜"、"守一"。
    • 古人認為心神容易散亂外馳,"栖神"即是将這遊離的心神"栖息"、"安頓"下來,達到精神内守、與道相合的境界。這是進行内丹修煉、導引吐納、靜坐冥想等修身養性功夫的基礎和關鍵步驟。
    • 示例/典故: 《晉書·阮籍傳》中提到"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栖神導氣之術",這裡的"栖神導氣"即指凝神靜氣、導引氣息的養生修煉方法。
  2. 安放神主/神位 (引申義):

    • 此義項由"栖息"的本義引申而來,較為少見。指将神靈的牌位或象征物安置、供奉在特定的場所(如廟宇、祠堂、家中神龛)。
    • 這裡的"神"指被祭祀的神靈、祖先的靈魂或其代表物(神主牌)。"栖"取其"停留、安放"之意。
    • 示例/用法: 在描述宗廟祭祀或安置祖先牌位時,可能會用到此義,如"栖神于太廟"(将神主安放在太廟)。

"栖神"一詞主要體現了古人對精神世界的關注和調控,其核心意義在于使心神安定、凝注,尤其與道家、養生文化密切相關。其引申義則與祭祀文化中安置神主的行為相關,但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在理解和使用該詞時,道家修煉層面的含義是首要和最常見的。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栖神”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主要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道家修煉術語
    指凝神專一、涵養元神的修行方法,強調内在精神的集中與調養。如《淮南子·泰族訓》提到“藏精於内,栖神於心”,《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與孫登探讨“栖神導氣之術”。

  2. 死後安息
    用于描述逝者靈魂的安甯,常見于古籍中對墓地的描述。例如北魏《水經注·汝水》提到“尹公度之所栖神處也”。

  3. 止息、安居
    泛指停留或居住的狀态,如明代汪道昆《高唐夢》中“栖神高唐之上”。

  4. 佛教入定
    與禅定相關,指精神進入高度專注的狀态。


二、補充說明


三、使用建議

如需更詳細古籍例證或不同語境分析,可查閱上述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阿謗白醉暴掠悲吟本兵府不惜代價慚急趻踔沖塌黨賊大小學士雕章定絃風幡噶布倫供應艦圭景酣遊皓潔後者宦味洄壖家姬殲奪擊觸竭涸解澤冀馬寬信懶鈍簕竹瞢眊棉連貊槃慕襲撚抹炮竹頗辭千裡姻緣使線牽切害寝寝拳铳人心果若英三鹿郡公三青鳥三王折掇手畢肆禍袒庇鐵鹞子提心在口突秃為着問舍求田吾廬小名家閜寪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