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置放架上。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時校理久竟,特督視官吏題籤庋架而已。”
(2).藏書架。 清 吳研人 《曆史小說總序》:“ 秦 漢 以來,史冊繁重,庋架盈壁,浩如煙海。”
“庋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解釋:
作為動詞
指“将物品放置在架子上”的動作。例如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提到“題籤庋架”,即指整理書籍後将其置于書架上。
作為名詞
表示“存放書籍的架子”,即“藏書架”。清代吳研人在《曆史小說總序》中用“庋架盈壁”形容藏書豐富、書架滿牆的景象。
與“庋架”相關的成語包括“插架萬軸”(形容藏書多)、“邺架之藏”(贊人藏書豐富)等。這些詞語多用于文學語境,強調書籍的收藏與整理。
庋架是一個漢字詞語,音讀為guǐ jià。它的主要意思是指床榻的架子或床的構造。
庋字的部首是廣(guǎng),底部構造為木(mù)字旁。它共由11個筆畫組成。
庋架的字形形成于古代,由于受到音義相通的影響,所以選擇了床的概念來指代庋字的意思。
庋字的繁體為櫎(huáng),在床的概念上進行了一些擴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庋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為“第五”。
1. 這張床的庋架很結實,不易損壞。
2. 拆卸這個庋架需要一些專業的工具。
庋架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庋架木、庋架子等。
庋架的近義詞有:床架、榻、榻梁等。
庋架的反義詞可以是:床、床闆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