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碎骨粉身的意思、碎骨粉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碎骨粉身的解釋

見“ 碎身粉骨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碎骨粉身”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uì gǔ fěn shēn,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死亡,多指為某種目的而主動獻身,強調犧牲的壯烈性。與“碎身粉骨”“粉骨碎身”等成語同義。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明代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第三回:“蘇護違犯天條,有碎骨粉身之禍。”清代徐瑤《太恨生傳》中也有“常恨碎骨粉身,不足為報”的用例。

三、語法特征

四、近義與關聯詞

  1. 粉身碎骨(fěn shēn suì gǔ):更常見的表達形式,見于《石灰吟》“粉骨碎身渾不怕”,強調犧牲的徹底性。
  2. 肝腦塗地:比喻竭盡忠誠的犧牲,但側重“奉獻”而非身體毀滅。

五、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或誓言中,例如:


提示:該成語屬于書面語,現代口語中更常用“粉身碎骨”。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敦煌變文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碎骨粉身的意思

“碎骨粉身”是一個成語,意指被徹底擊敗、毀滅或滅亡的意思。它形象地描述了某個人或事物被摧毀得片甲不留的情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碎骨粉身”的部首是“骨”(gǔ)。

它的拆分為:
- 碎(cuī):石字旁(46畫)
- 骨(gǔ):骨字旁(208畫)
- 粉(fěn):米字旁(119畫)
- 身(shēn):身字旁(158畫)

詞源和來源

“碎骨粉身”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小說《古今小說》。故事中,有一個叫做華佗的醫生,他的醫術高超,被譽為“神醫”。有一位叫做司馬昭的人非常忌恨華佗,因為華佗曾為他的敵人醫治過傷。司馬昭設計陷害華佗,并下令将其逮捕,華佗被逼跳崖自盡。華佗的死令人痛惜,于是便有了“骨肉未寒”、“碎骨粉身”這樣的表達。

繁體字寫法

繁體字寫法是“碎骨粉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碎骨粉身”這個成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用法相同。

例句

1. 他曾經是這個行業的巨頭,但隨着市場競争的激烈,最終整個公司碎骨粉身。

2. 那個犯罪團夥經過警方的嚴密追捕後,最終在一場槍戰中碎骨粉身。

組詞

1. 碎裂:指物體因受外力作用而破成碎片。

2. 粉碎:指把物體摧毀成粉末狀。

3. 粉身碎骨:與“碎骨粉身”意思相同,隻是順序颠倒。

近義詞

1. 萬劫不複:形容情況無法恢複,無法複原。

2. 灰飛煙滅:形容人或事物徹底滅亡,不留痕迹。

反義詞

1. 屹立不倒:形容人或事物堅強不屈,無法被擊敗。

2. 如日中天:形容某個事物正處于最頂峰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